【摘要】目的:观察拉米呋啶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2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 例用基础保肝降酶药物治疗;治疗组(32 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呋啶每日100 mg口服,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100 mL(0.6 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个月。在治疗前后观察血清ALT、HBVDNA及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前Ⅲ型胶原蛋白(PCⅢ)、Ⅳ型胶原(ⅣC)。结果:两组病例ALT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HBVDNA阴转率对照组为6.1%,治疗组为93.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拉米呋啶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具有保肝、降酶,明显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迅速降低血清肝纤维化的作用。 【关键词】 拉米呋啶;苦参素;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标志物 拉米呋啶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抗病毒疗效已被医学界公认,但如何更好延缓或阻断慢乙肝肝组织发生肝纤维化甚至发展至肝硬化是当前对慢乙肝治疗研究的重点之一,将拉米呋啶联合苦参素治疗慢乙肝,观察其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4月—2004年12月住院和门诊可随访的慢乙肝62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 例,男28 例,女4 例,年龄12~68 岁,慢乙肝轻度5 例,中度15 例,重度12 例。对照组30 例,男26 例,女4 例,年龄9~69 岁,慢乙肝轻度4 例,中度18 例,重度8 例。诊断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甘利欣、肝复肽、复方丹参注射液、齐墩果酸片、云芝肝泰胶囊等基础保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口服拉米呋啶[由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生产]100 mg,每日1次,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由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公司生产)1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个月,3个月后治疗组继续服用拉米呋啶治疗。 1.3 观察指标 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前胶原Ⅲ肽(PCⅢ),Ⅳ型胶原(ⅣC)。检测采用放免法,试剂由上海海军生物研究所提供。HBVDNA检测采用全自动荧光PCR法,上述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各检查1次。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治疗3个月两组病例ALT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HBVDNA阴转率对照组为6.1%,治疗组为93.7%,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纤维化指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指标变化比较(略)注:两组比较P<0.01。 3 讨 论 肝纤维化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肝病因子致肝细胞损伤,引起枯否氏细胞及肝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与某些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于肝星状细胞,使之激活,合成大量的胶原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CM),ECM的生成与降解失衡,导致其在肝内大量沉积形成稳定的胶原纤维,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HA、LN、PCⅢ、ⅣC水平与肝纤维化病理改变程度具有一致性,其高低可反应肝纤维化程度,可作为肝纤维化的有效指标,抗纤维化治疗包括抑制和去除致病因子,保肝对症、恢复肝功能和抗纤维化,控制其发展。本文在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呋啶和苦参素联合治疗,在上述三方面均取得较满意效果。众所周知,拉米呋啶是核苷类似物,是目前公认抗病毒治疗一线药物之一,对体内乙肝病毒DNA有较强抑制作用,能改善肝脏细胞坏死炎症改变,减轻或阻断肝纤维化进展[1]。 苦参素是从中药苦参根及苦豆子中提取,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氧化苦参碱对HBVDNA复制有抑制作用,并有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同时有防治四氯化碳诱发大鼠肝纤维化作用[2]和抑制大鼠枯否氏细胞分泌TNF和IL6等炎症介质产生的作用,缓解和控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3,4]。所以二者联合应用不仅保肝降酶,更主要通过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断肝细胞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提示拉米呋啶、苦参素联合治疗慢乙肝,尤其是肝硬化,具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
拉米呋啶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标志物32 例疗效观察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拉米呋啶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2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 例用基础保肝降酶药物治疗;治疗组(32 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呋啶每日100 mg口服,苦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