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分析近年中医中药在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和保护肝脏功能等方面对乙肝的多靶位治疗的研究进展,认为中药及复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有很好的优势,但是缺乏统一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从而认为利用新技术fq-pcr开发中药抗hbv效果量化标准有着积极的意义,并为筛选低毒、有效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开发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中药;乙型病毒性肝炎;pcr;综述 1 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抗病毒在乙肝的治疗中极其重要,目前在中药和中药复方的研究中,诸多事实表明其能够抗hbv。陈压西等 [7]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观察广西叶下珠的抗hbv作用,用药2 w,停药1个月后,血清dhbv-dna总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且停药后dna滴度回升不明显。用hbv-dna转染的2.2.15细胞观察并证了实叶下珠有效部位总提取物对该细胞表达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李筠等 [8]探讨复方黄芪乙肝汤抗乙肝病毒疗效,对53例hbeag和(或)hbv-dna阳性慢性乙肝患者采用分组对照治疗,治疗组用复方黄芪乙肝汤,对照组用γ-干扰素。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beag及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hbeag转阴率为58.62%, 高于对照组(p<0.05);hbv-dna转阴率为46.88%,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ast及γ-球蛋白平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5,p<0.01)。认为复方黄芪乙肝汤具有与γ-干扰素相似的抗乙型肝炎病毒及改善肝功能作用,同时也说明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不能忽视抗病毒治疗。王堂明等 [9]对苦参注射液抗乙肝病毒作用进行临床观察,80例患者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血清hbeag转阴率分别为37.5%和45%,hbv-dna转阴率分别为43.8%和52.2%,证实苦参注射液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高耀华 [10]观察了猪苓多糖和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结果发现,猪苓多糖组hbeag和hbv-dna转阴率是32.5%,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组是3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都具有明显的抗乙肝病毒的作用。许多实验表明,治疗乙肝的中药或复方(常用药物有:茵陈、白花蛇舌草、虎杖、金钱草、柴胡、栀子、鱼腥草、黄连、大黄、车钱子、板蓝根、蒲公英等)对hbv-d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虽然某些实验性研究与实际临床疗效尚存在差异,但其抗病毒的作用是确定的 [11-14]。晏雪生等 [15]用2.2.15细胞株作为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模型,研究海珠益肝胶囊对hbeag、hbsag的抑制作用。海珠益肝胶囊主要由叶下珠、海藻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消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海珠益肝胶囊具有明显的抑制hbeag和hbsag的作用,并且存在量效关系,其中对hbeag的作用优于对hbsag的作用。钱涯邻 [16]采用乙肝ⅱ号(藿香梗、田基黄、八月札、六月雪、白芍、茵陈、当归、茯苓)治疗乙型肝炎180例,hbeag阴转率达41.7%,hbv-dna阴转率达35%,说明乙肝ⅱ号具有良好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2 调节免疫作用 郭辉等 [17]以保肝口服液(主要成分是白芍、柴胡、白花蛇舌草、枳实等)治疗35例乙肝患者观察对患者血清tnf-α和il-r的影响,结果显示,21例轻度患者和14例重度患者用药后tnf-α均降到正常;用药3个疗程后,轻度和重度患者il-8均明显下降。龚玉清等 [18]观察了主要由清热解毒、化痰清瘀功效中药组成的海珠益肝胶囊对慢性乙肝患者tnf-α及sil-2r的影响,结果显示海珠益肝胶囊组治疗后血清tnf-α及sil-2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郭明等 [19]观察了具有益气补肾、除湿、清热解毒作用的乙肝解毒汤对乙肝病毒变异的影响。两组病人均服用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疗程12个月。治疗组病人每日加服乙肝解毒汤(黄芪、当归、白芍、茯苓、茵陈、半枝莲等)。hbv-dna定量<1 000 copy/ml者为有效,hbv-dna定量>1 000 copy/ml,出现ymddi型及ⅱ型变异者为无效。结果治疗组无效率为5.9%,对照组为18.8%,两组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此方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及抗hbv作用,从而减少病毒的变异。陈锦芳等 [20]观察自拟茵芍散(茵陈、赤芍、白芍、白术、丹参、厚朴、黄芩、栀子、白花蛇舌草)对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茵芍散能明显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升高补体水平,降低ifn-γ含量,升高il-4水平,与中药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茵芍散能改善患者的体液免疫状态,调节th1 / th2细胞因子失衡。陈润广 [21]以“肝必舒”1号方(三七、丹参、赤芍、郁金、桃仁、红花兼配以健脾、益肾、养肝的中药)治疗血瘀型慢性肝炎320例患者淋巴细胞转化率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上升,igg水平下降至正常,提示上述药品除了活血化瘀外,尚具有调整免疫功能,提高细胞免疫和抑制体液免疫的作用。杨海燕 [22]用垂盆草冲剂治疗慢性乙肝患者200例,垂盆草冲剂能改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恶心、纳呆、上腹饱胀、乏力等症状,降低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且作用持久,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垂盆草苷对不同免疫状态下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不同,对免疫受抑制的状态在细胞免疫方面可能起调节作用。 由此可见,调控免疫在乙肝的治疗中同样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调控免疫和抗病毒关联紧密,互相为用,这与中医的整体观念是相吻合的,因此调控免疫和抗hbv同样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3 抗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在乙肝发病和病理转归中占有重要意义,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及中成药都具有抗纤维化作用。单味药如丹参、苦参、汉防己、三七、黄芪、冬虫夏草、桃仁、大黄素、川芎嗪、当归、莪术、赤芍、茯苓、巴戟天、肉苁蓉、枸杞子、鳖甲等药,中成药如乌鸡白凤丸、三七片、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等。陈锦芳等 [23]用茵芍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32例,治疗后血清ha、iv-c含量均明显降低,说明茵芍散能改善血液循环,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郭贤兰 [24]用安络化纤丸(其主要组成为地黄、三七、水蛭、天然牛黄、水牛角浓缩粉、僵蚕等)治疗肝炎肝纤维化患者45例,治疗后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np)及ⅳ型胶原水平均明显降低。表明中药安络化纤丸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改善慢性肝炎的症状,有效降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门脉高压。王洪生等 [25]观察化瘀软肝胶囊对乙肝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黄芪、西洋参、丹参、三七、鳖甲、冬虫夏草为主组成),证实具有改善肝内微循环和血流变状态,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进肝内胶原纤维消散和吸收,抑制胶原合成,增加胶原降解,抑制肝脏炎症反应的作用。其中人参、三七具有抗氧化、保护溶酶体膜稳定性的作用。治疗后ha、ⅲ型前胶原(pciii)明显降低,可阻止和延缓肝纤维化进展,防止肝硬化,同时肝脏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 4 保护和恢复肝脏功能 郭兴林等 [26]以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理气化瘀通络、益气扶正祛邪之效的肝泰丸治疗102例alt和ast均异常的乙肝患者,服药6个月后,所有患者alt和ast均降至正常范围。焦建中等 [27]采用苦参碱与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治疗乙肝患者85例,4 w后,alt及ast均明显下降,总有效率为80.0%。陈锦芳等 [28]用茵芍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30例,1个月后alt及ast均明显下降。表明茵芍散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损伤,并具有一定的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陈福发 [29]对28例乙肝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总有效率92.8%,复方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联合应用疗效满意。 5 结 语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有其自身的优势,可改善肝炎,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调整患者的免疫功能,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且患者依从性和耐受性好,副作用相对较少,费用较低。在中药及复方抗hbv的效果方面尚缺乏统一具体的量化标准,同时对具体的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缺乏系统的统计与研究,如果能够利用现代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中药抗hbv效果进行量化将是很好的途径,同时利用这个技术对各种中药或复方治疗乙肝的效果,进行较好的评估和比较,可加快中药及复方的利用开发。 【参考文献】 |
中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机理研究概况简介:
【摘要】 通过分析近年中医中药在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和保护肝脏功能等方面对乙肝的多靶位治疗的研究进展,认为中药及复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有很好的优势,但是缺乏统一的临床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