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患病率10%~90%,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又是最多见的。但DPN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措施尚未完全阐明〔1〕。为研究其发病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本文拟对我院547例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进行Logistic危险因素多元回归分析,旨在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方向。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临床确诊为T2DM的患者共547例,男304例,女243例,年龄28~78岁,平均57.34岁。根据双下肢肌电电生理检查分为DPN组315例,非 DPN组(NDPN组)232例。其中40岁以下41人,合并DPN 15人(36.59%);40~50岁180人,合并DPN 74人(41.11%),50~60岁149人,合并DPN 94人(63.09%),60岁以上177人,合并DPN 132人(74.58%)。男性合并DPN 167人(54.93%),女性合并DPN 148人(60.90%),女性高于男性(P<0.05)。所有病例病程0.25~28年,平均病程9.47年,病程0.25~1.0年26人,合并DPN 3人(11.54%);病程1.1~5.0年72人,合并DPN 23人(31.94%);病程5.1~10.0年154人,合并DPN 70人(45.45%);病程10.1~15.0年227人,合并DPN 161人(70.93%);大于15.0年68人,合并DPN 58人(85.30%)。 1.1.2 诊断标准 (1)糖尿病诊断标准:参考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DPN诊断标准:①确诊是糖尿病患者;②双下肢肌电电生理检查异常:感觉神经及/或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H反射延长或消失。 1.1.3 排除标准 (1)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如:遗传因素、药物、手术、其他代谢疾病等。(2)腰椎疾病以及脑血管疾病后遗症。(3)有严重的心肝肾脏器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测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2(m2)〕。 1.2.2 生化指标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尿白蛋白/肌酐(A/C)测定采用拜耳DCA2000+仪器。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GTT试验空腹以及2 h血糖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OGTT试验空腹和2 h胰岛素及C肽测定采用放免法。 1.2.3 肌电电生理检查 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腓总神经运动、腓深神经、腓浅神经以及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浅神经以及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胫神经的H反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与DPN的关系。 2 结 果 2.1 血压、年龄、病程、BMI与DPN的关系 DPN组的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与NDP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BMI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表1 两组患者血压、年龄、病程、BMI的比较(略) 2.2 OGTT试验空腹以及2 h血糖、胰岛素、C肽与DPN的关系 2.3 血脂与DPN的关系 TG、T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LDLC在DPN组高于NDPN,有显著性差异;HDLC、载脂蛋白A(ApoA)及载脂蛋白B(ApoB)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表3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的比较(略) 2.4 HbAlc、尿A/C与DPN的关系 DPN组HbAlc、尿A/C均高于NDPN组,有显著性差异(见表4)。表4 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尿A/C的比较(略) 2.5 与DPN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病程、收缩压、舒张压、HbAlc、尿A/C、TG、TC、LDLC、VLDL、OGTT试验空腹以及2 h血糖、胰岛素、C肽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或<0.01)。 再将上述各指标进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病程、HbA1c、尿A/C、TG、OGTT试验2 h血糖、空腹及2 h胰岛素、空腹及2 hC肽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为DPN的危险因素。表5 DPN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本文首先对DPN组与NDPN的各个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从中选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年龄、病程、性别、收缩压、舒张压、HbAlc、尿A/C、TG、TC、LDLC、VLDL、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以及OGTT 2 h血糖、胰岛素、C肽。然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病程、HbA1c、尿A/C、TG、VLDL、空腹及2 h胰岛素、空腹及2 h C肽、空腹及2 h血糖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表明,年龄是DPN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越高,这种趋势与国外的报道是相一致的〔4〕。病程也是DPN的危险因素,随着病程增加患病率逐渐增高〔5〕。本研究表明血糖控制得好与否,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外的研究也证实,长期的血糖控制不佳与DPN的发生有关系〔6〕。并且在UKPDS以及DCCT研究中证实,长期有效的控制血糖,可以预防、延缓或阻止DPN的发生与进展〔7,8〕。 空腹以及OGTT 2 h胰岛素、C肽反映了胰岛β细胞的功能,国外的研究表明,2 h血胰岛素与DPN相关〔5〕。在本研究中,发现空腹以及OGTT 2 h胰岛素、C肽与DPN呈负相关,这与国外的研究一致。说明胰岛功能与DPN的发生有关系。并且国外研究发现,在糖尿病发生之前的IGT阶段,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已经增高〔9〕。在本研究中,对血脂各组成成分均进行了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表明,TG升高是DPN的危险因素,这与国外研究一致〔10〕,但是机制不明,可能与TG升高,血游离脂肪酸水平增高,氧化应激反应增加,炎症因子释放增多有关。 DPN、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同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研究显示,尿A/C是DPN的危险因素。白蛋白尿不仅提示肾损害,亦反映全身广泛微血管病变,提示DPN及肾脏病变可能存在共同的致病因素。因此在临床实践中,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要同时治疗。 近年的研究证明,DPN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本研究表明年龄、病程、胰岛功能、血糖、尿微量白蛋白以及TG可能是DPN的危险因素,但是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分析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对547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双下肢肌电电生理检查,分为DPN组以及非DPN(NDPN)组。测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推荐文章更多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