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抗肿瘤药 >> 肿瘤新闻 >> 肝癌介入治疗与中医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肝癌介入治疗与中医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2010-07-30 13:45:22  作者:新特药房  来源:中国新特药网天津分站  浏览次数:36  文字大小:【】【】【
简介: 中医治疗肝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从《黄帝内经》到《金匾要略》、《圣济总录》、《张氏医通》等,对肝癌的症状和病机皆有详尽的论述,认为其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疲与火毒内蕴,还有肝火盛、脾气虚、 ...
中医治疗肝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从《黄帝内经》到《金匾要略》、《圣济总录》、《张氏医通》等,对肝癌的症状和病机皆有详尽的论述,认为其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疲与火毒内蕴,还有肝火盛、脾气虚、肾水亏等。近年来,临床上采用辨证分型治疗,常用治法有健脾理气、滋阴养血、清热解毒、活血祛疲等,以扶正攻邪为总则,在组方时扶正祛邪可同时兼顾、互有偏重,也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程,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抗癌中药多为攻邪之品,或清热解毒,或祛痰化湿,或软坚散结。许多中药如斑鳌素、华蟾素、鸦胆子油、白及、半枝莲、葫芦素、大蒜素、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等都有抗癌作用,而且低毒,甚至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保肝益肾的功效,既有驱邪之功,又有扶正之效。研究这类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制成适当的剂型,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介人用药,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驱邪而不伤正。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肝癌的治疗将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羟基喜树碱
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10-HCPT)是从我国特有的琪桐科植物喜树中提取的四个单体中抗癌作用最强的生物碱。现在多用于治疗各种肿瘤、白血病、牛皮癣等疾病。10-羟基喜树碱的抗癌作用与阻断肿瘤细胞拓扑异构酶工有关。DNA拓扑异构酶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催化DNA分子在双螺旋基础上的超螺旋状态和解旋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是直接参与或影响DNA复制、转录的关键性酶类。根据不同的催化机制,拓扑异构酶可分成I型(Togo-I)和I型(Topo-II)。Topo-I对维持DNA结构和功能以及保证细胞的存活至关重要,并与肿瘤细胞分化、增殖关系密切,因此DNA-Top。一I抑制剂能选择性杀伤增殖的肿瘤细胞。10-羟基喜树碱是Topo-I特异抑制剂,与Topo一工以及DNA结合后,可阻断DNA在切口部位的重新结合,抑制DNA合成并导致双链DNA断裂,从而控制DNA复制,阻断RNA合成,干扰细胞分裂周期,使染色体DNA产生断裂及降解等多种效应导致肿瘤细胞死亡。10-羟基喜树碱与目前其他常用的抗癌药无交叉耐药性。

我国在1978年已报道10-羟基喜树碱静脉用药对原发性肝癌有明显疗效,且不良反应低。体外研究表明,10-羟基喜树碱对人肝癌细胞的作用呈量效依赖关系,且和时间密切相关。

以每次10-20mg用量与化疗药合用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使用安全。叶小卫等在常规介人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该药行肝动脉内直接灌注,有效率为66.7%,疗效进一步提高。采用10-羟基喜树碱,吡柔比星、顺铂或5-氟脲嘧啶与碘化油联合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41例中晚期肝癌,总有效率为51.2%,其中AFP>200平均622士270)μg/L的30例经治疗后2月复查AFP显著下降至平均295士289μg/L(其中22例下降50%以上,9例恢复正常)。于志坚等经肝动脉给10-羟基喜树碱、斑鳌素联合顺氯氨铂和碘油混合剂,有效率达54.2%,优于单纯化疗药介人治疗,但发热、腹痛、呕吐等不良反应较后者重且持续时间长。其有效的可能机制为:
①肝动脉内给药提高了肝脏局部的药物浓度;
②在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基础上加用该药有助于配合其化疗药在不同作用机制上实施对已缺血肿瘤细胞多环节的攻击,从而起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董生等对10-羟基喜树碱微球进行了一系列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栓塞正常犬肝动脉后30d复查未见侧支循环形成;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可使肿瘤组织坏死更加广泛彻底,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显著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中药微囊微球目前主要在动物实验阶段,临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腹腔穿刺抽出腹水,然后腹腔内注射经基喜树碱(20-30mg),并同时静脉输血及清蛋白,每周1次,共用2周治疗肝癌所致恶性腹水30例,取得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7例、总有效率66.67%的满意疗效。


2白及中药白及的有效成分是豁液质,是一种由4分子甘露糖和1分子葡萄糖聚合而成的葡配甘露聚糖,具有抗炎、抗肿瘤、促凝血作用。郑传胜等首先将白及制成作为中央型血管栓塞剂的白及粉粒和末梢型血管栓塞剂的白及胶,通过研究发现其有良好的血液和组织相容性,无致热原和不良反应;而且可被降解吸收,允许进行重复栓塞治疗,加上与水溶性抗癌药相容性好,混合后不出现分层和悬浮现象,所以可作为水溶性抗癌药载体,在肿瘤局部起缓释的“药泵”作用。

常规ADM,CDDP灌注化疗加40%碘化油和MMC作为外围栓塞后,再用超细白及粉加人40%碘化油作中央性栓塞,治疗23例中晚期肝癌,栓塞后3月、6月及1年做CT复查,肿瘤平均缩小率白及组分别为33.3%,56.1%及70.3%,而作为对照组的明胶组分别为24.2%,45.4%及61.0%。白及组3年后存活的患者未见血管再通;其侧支循环形成少,形成时间均在6月以上。明胶组血管再通率高,约达93.1%;其侧支循环大多在第1次介入治疗后即形成,并且与明胶海绵栓塞程度成正比。白及组栓塞后肝区疼痛、发热及肝功能损害症状均较明胶组重,疼痛持续时间达1-2周,最长达4周,发热2-4周,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灌注100mg顺铂注射液后,将超微化白及粉(47一74μg)0.3一0.5g,10-羟基喜树碱10一20mg混合后再加人乙碘油10-20ml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36例,白及组栓塞后CT复查3月、6月可见碘油聚集良好,瘤体可见缩小。1年左右可见瘤体明显缩小;3月肿瘤平均缩小率为(36.1士2.3)%;6月为(55.5士4.5)%,12月为(72.2士3.4)%。乙碘油组肿瘤平均缩小率分别为(26.6士3.5)%,(46.6士5.8)%,(56.6士4.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及组在体重增加、食欲改善、Karnofasky评分、血管无再通、血清AFP下降水平、有无侧支循环(6月)方面均优于乙碘油组(P<0.05)。白及组1,2年生存率为80.5%和44.4%,平均生存期为18.8士4.1月,显著优于乙碘油组(分别为66.6%和23.3%,15.0士5.3月,P<0.05)

3斑鳌素

人类用斑鹜治疗疾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斑鳌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蛰或黄黑小斑鳌的干燥虫体,在《本经》中称其性味辛、寒,有大毒,归肝、肾、胃、大肠、小肠经,具有攻毒蚀疮、逐疲散结的功效。斑鳌抗癌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斑蛰素,对原发性肝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等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对胃肠道等的毒性作用限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去甲斑鹜素是我国首先合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斑2素的一种衍生物,去1,2位甲基合成而得,不仅具有显著的抗癌作用,优于斑鳌素,且不良反应较小,同时具有升白、保护肝细胞、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肝癌、食管癌及胃癌等。

陈坚等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研究肝癌肿块内直接注人去甲斑鳌素一泊洛沙姆407缓释制剂的可行性,25例原发性肝癌者治疗1-4次,治疗过程中除有发热及血清谷丙转氨酶一过性增高外,外周血常规、肾功能、血脂均无明显变化。与29例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照,两组在抑制肿瘤生长、降低AFP水平和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无显著差别(P>0.05),而在提高生存质量上优于对照组。作者认为去甲斑蛰素一泊洛沙姆407局部注射治疗肝癌是安全可行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2.5μmol/l.斑鳌素作用于肝癌QGY7703细胞24h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发现斑蛰素抑制细胞表达参与细胞周期进程基因(如p27、ref-1、DNApolymerasedelta,XRCC9等)、能量代谢基因(如malatedehydrogense,ADP/ATPranslocase等)、致瘤活性基因(如c-myc,tre等)以及肿瘤特异表达基因(如bladdercancerrelatedprotein等)。相反,促进了多种细胞生长抑制基因(如BCRA2,Bμg2、dual-specificityproteinphosphatase等)以及凋亡相关基因(如ALT-derivedPMA-resposivepeptide等)的表达。通过改变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增殖、能量代谢以及凋亡级联反应的基因表达可能是其细胞毒作用的机制。体外实验发现去甲斑2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及人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10mg/L去甲斑2素作用人肝癌细胞24h,部分细胞出现固缩、细胞质膜突起、核染色质异常凝集等,并伴有膜包被的凋亡小体的形成。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处理组部分细胞的DNA已降解成以约200Bp为基数的DNA片断,呈现典型的“梯状”带纹。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该过程伴随癌基因蛋白Bcl-2表达的减弱。新型抗癌药物去甲斑鹜素可以诱导人肝癌细胞发生凋亡,该凋亡过程与癌基因蛋白Bcl-2表达下调相关。

4莪术

莪术油是从户药温莪术中提取的挥发油,其中含有R-榄香烯、莪术醇、莪术二酮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抑杀癌细胞、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用莪术油1-3ml经动脉插管至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32例,与同期用化疗药灌注栓塞治疗的32例作对照观察。两组均按辨证施治同时服用中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出现灌注栓塞综合征(发热、腹痛、呕吐等),两组相似;但治疗组无明显骨髓抑制现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疗组平均生存期(11.5月)、中位生存期(10月),1年生存率(37.5%),均明显优于化疗组(P<0.05)。

莪术油、鸦胆子油等油性中药制剂具有良好的载药性和血管内滞留栓塞作用。精制浓缩的莪术油作载体加化疗药治疗肝癌,疗效显著高于单纯化疗药灌注,提示莪术油可代替碘油作为末梢载药栓塞剂。局部供血动脉给药可使上述有效抗癌成分通过油性基质,长期而缓慢地直接作用于肿瘤,显著增加其抗癌作用。低毒是油性中药制剂的另一主要特点,不但不产生骨髓抑制,而且有增强免疫、抗炎作用,使外周白细胞总数升高,骨髓增生活跃,对肝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将莪术油制成明胶微球,经肝动脉给药对大鼠精神神经系统无兴奋或抑制作用;连续观察3h,对犬的呼吸频率、血压、心率没有明显影响。用莪术油微球(与造影剂混合注人,剂量依据肿瘤血管栓塞程度而不同)治疗原发性肝癌34例;以三联化疗药(MMC,ADM,DDP等)+碘油+明胶海绵治疗27例为对照组,两组在缩小瘤体、生存时间、AFP值变化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AFP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药介人治疗后血白细胞降低较明显,其中6例需用升白细胞药物治疗,而莪术油微球无一例发生白细胞降低,且总体有一定的升白作用。经莪术油微球治疗的患者1月后卡氏评分大多数保持稳定(22/34),其中4例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对照组患者卡氏评分下降(19/27)。该结果提示莪术油微球治疗后能使大部分肝癌患者保持较好的生存质量。提示莪术油微球组介人后恢复较化疗组略快。份榄香烯(R-elemene)是我国发现的抗癌中药我术(CurcumaAromatica)的有效组分,经临床试用已证明对多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恶胸腹水和肝、肺、消化道及脑部肿瘤有效,而且不良反应轻,是一种广谱抗癌药。榄香烯乳对癌细胞的DNA和RNA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具有抑制作用,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S期与G2期及M期的调控点。阻滞S期细胞进人G2及M期,降低肿瘤细胞分裂能力,抑制其增殖,并通过干扰肿瘤细胞代谢诱发肿瘤细胞快速凋亡,同时还直接作用于细胞膜促使癌细胞死亡。基础研究表明该药对正常细胞无上述作用,据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证明该药既有抗癌活性,又有消炎、抗病毒、升白细胞和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应用榄香烯乳动脉灌注及阿霉素加碘化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40例,治疗后AFP变化、一年后随访治疗疗效与使用5-FU、顺铂、丝裂霉素及阿霉素加碘化油栓塞治疗的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

5:华蟾素是一种中药抗癌制剂,由中华大蟾蜍全皮加工而成,其注射液系阴干全蟾皮水溶性成分提取液。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明,其具有消炎、止痛、提高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且毒性低,安全性好,尤其用于肝癌和肺癌治疗,疗效显著。
华蟾素及丝裂霉素两者配伍使用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一7721、BEL-74OZ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较两者单独使用显著增强;丝裂霉素对正常肝细胞系L一02细胞具有一定生长抑制作用,而华蟾素注射液则无此作用,与单独使用丝裂霉素比较,两者的配伍使用对正常肝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未见明显增加。华蟾素和丝裂霉素配伍使用可显著提高对人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未增加对正常肝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提示华蟾素和丝裂霉素配伍使用在肝癌治疗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TACE联合肝动脉灌注大剂量华蟾素治疗中晚期肝癌18例,生活质量提高的有效率为84.2%,单纯TACE对照组为62.1%;治疗组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63.1%、47.4%,对照组分别为47.4%和31.6%;治疗组肿瘤部分缓解率为73.6%,对照组为52.6%,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化疗后白细胞下降得到有效防治,但对AFP无明显影响。TACE联合大剂量华蟾素治疗中晚期肝癌,不但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力,防止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还具有协同作用,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肝动脉插管,华蟾素、10-羟基喜树碱、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17例,12例患者生存半年以上,平均生存期9.4月,复查AFP阳性病例中,AFP下降50%者2例,4例PR者中,2例系介入后放疗前即达PR,2例系介人及放疗后达PR。术后有1例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经对症治疗后正常。术后复查血常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灌注后有8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寒战,经地塞米松肌注后缓解。

经皮穿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PC)S植入术,肝动脉灌注化疗及碘化油乳栓塞,间隔10d后再次肝动脉内灌注化疗,2组均行3次药盒灌注化疗。术后第7天起治疗组药盒内灌注华蟾素,对照组静脉滴注华蟾素,2组均隔日1次,25d为1疗程。各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治疗组部分缓解16例,稳定n例,总有效率达90%,显著好于对照组的部分缓解10例,稳定12例,总有效率73%(P<0.05)。
肿瘤局部注射华蟾素治疗肝癌亦取得了好的疗效。内服中药配合B超引导下肝内注射华蟾素治疗原发性肝癌,大多数病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甚或消失,特别是缓解疼痛效果较明显。B超、CT客观评价治疗前后肿块大小变化,90.91%的有肿瘤缩小或稳定无变化。另一组在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华蟾素治疗肝癌18例研究表明,所有病例均明显缓解疼痛,注药后瘤体回声均不同程度增强,50%有瘤体不同程度缩小,而瘤体内注射无水乙醇的对照组为20%;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均下降了28%(对照组均为20%);疗效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瘤体缩小更明显,血流信号减少,血流指数减低幅度均较对照组大。

6:鸦胆子油中药鸦胆子系苦木科植物的果实,别名苦参子,功能清热解毒,腐蚀赘疣,软坚散结,止痢截疟。制成鸦胆子油乳剂后不良反应明显减轻,经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证实鸦胆子乳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对癌细胞G。、G1、S、G2、M期均有杀伤和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并能直接进人癌细胞,通过影响质膜系统和线粒体,使之变性坏死。

冯广森等通过对动物肾动脉栓塞研究证明鸦胆子油对小血管有良好的栓塞作用,能引起明显的组织梗死,肾动脉内广泛血栓形成,推测鸦胆子油是通过激活凝血系统而起栓塞作用,油剂本身也有一定栓塞作用。将鸦胆子油和碘化油按1,2比例混匀制成油性中药抗癌制剂,经肝动脉给药治疗肝癌56例,治疗后肿瘤平均缩小率为3.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48.2%和30.4%,无骨髓抑制,部分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鸦胆子油和碘油复方栓塞油作为一种新型中药肝动脉栓塞剂,具有抗癌、低毒、栓塞和留滞于肿瘤局部的突出特点,是肝癌介人治疗较为理想的栓塞剂。

动物实验表明鸦胆子油15m/l只为实验致死剂量。实验犬死于肝总动脉灌注区的肝、胃及十二指肠大片出血性坏死;选6ml/只为适宜的实验剂量。实验组显示:
①用药后引起早期一过性轻度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转氨酶值于给药后48h开始升高,第5天时恢复正常。
②肾功能检测无异常。
③可见肝总动脉灌注区的肝、胃及十二指肠散在点状出血性坏死。
④动态检验见用药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较用药前明显升高,骨髓亦增生活跃。
⑤镜下主要表现为肝组织灶性坏死,弥散变性,随观察时间推移变性改变逐渐恢复正常,坏死灶则肉芽化;另于光镜下见肝组织内点滴状均质无结构异质体。
⑥单纯使用有鸦胆子油与混合碘化油灌注对比显示后者组织结构损害较缓且较轻,慢性炎症反应较明显且持续时间长;而血液、肝肾功能及骨髓检验两者无明显差异。
⑦其他组织器官未见结构毁损和功能损害。用鸦胆子油与碘化油按1:1比例的混合剂肝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13例,结果表明鸦胆子油对肝癌灶体有强烈的杀灭能力,无全身功能不良反应,用药后临床症状短时间即明显缓解或消失。动物实验和临床试用显示鸦胆子油借助介人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超声引导下肿瘤局部注射鸦胆子乳和无水乙醇混合剂(混合比例为1:1)治疗原发性肝癌,结果10例患者治疗3月后,AFP由318士38μg/L下降为81士21μg/L;CR+PRg例;无一例出现严重发热、出血及Ⅱ度以上疼痛;随访6月无一例复发死亡。鸦胆子乳的豁度较大,注人肝细胞内后不易溢失,造影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无水乙醇,当鸦胆子油乳剂注人肿瘤内畸形的供血动脉后,能起到栓塞作用,堵住肿瘤供血动脉后,能协同无水乙醇使肿瘤细胞迅速缺血坏死。研究还证实鸦胆子乳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对机体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并有益于骨髓造血功能。当鸦胆子乳与无水乙醇制成混合剂后能取二者之长,克服两者之不足,注人肝癌组织后,对肝癌细胞的杀伤力得到增强;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免疫功能有保护和激发作用。

7康莱特肝动脉灌注康莱特加化疗药治疗来自胃癌、肠癌和胰腺癌的肝脏转移癌79例,有效率51.9%,单纯灌注化疗药的对照组(73例)为41.1%;稳定率[CR+PR+轻度缓解(MR)+稳定(SD)]为87.3%,对照组为71.2%,P<0.05;治疗组可减低血液高凝状态,治疗后患者气虚血瘀证从55.7%降至4.3%,对照组从53.4%升至61.6%(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3.4%和56.2%、50.6%和27.4%,P<0.05;治疗组还可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缓解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普遍存在气虚血痪证,主要表现在血液高凝状态、免疫功能低下等。康莱特益气养阴、消肿散结,既可以提高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也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这对防治肿瘤的转移是有益的。慧茵仁在传统医学上被认为具有化痰祛湿、健脾渗湿、清热排脓作用。康莱特(KLT)是从中药慧茵仁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惹该仁醋制成的抗癌新药,实验已证明KLT有抑癌细胞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用MTT法测定31例肝癌患者肿瘤细胞对康莱特和常用5种化疗药物及康莱特分别与单个化疗药联合作用的敏感性,发现康莱特和卡铂、顺铂、5一氟尿嗜陡等化疗药对肿瘤细胞的平均抑制率达30%以上;康莱特联合顺铂、丝裂毒素、5一氟尿嘧啶、卡铂等药的平均抑制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故认为康莱特注射液对群体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抗肿瘤和化疗增敏双作用。

将榄香烯、康莱特、生脉、参附、艾迪、鸦胆子、华蟾素、肝力等8种中药注射剂加入体外培养基中,观察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对肝癌BEL一7402细胞的杀伤作用。发现在所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范围内榄香烯、鸦胆子显示了良好的抗肝癌作用;生脉、参附、艾迪、华蟾素、康莱特和肝力对肝癌细胞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鸦胆子和榄香烯体外能够下调肝癌细胞PCNA的表达,其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作用可能部分与其降低与DNA合成有关的特殊辅酶PCNA表达有关。

8丹参
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等功能,能改善微循环,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具有增强机体抗癌能力,起到抗癌药物的增效剂的作用。患恶性肿瘤时,机体凝血机制发生紊乱,血小板可在多种病机过程中被激活,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型性,也可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丹参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一纤溶酶系统的作用,改变高凝状态,取得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顺铂50一60mg,阿霉素somg,丝裂霉素8~10mg,5一氟尿嘧啶0.8~1.0g),丹参组除用上述抗癌三联或四联药物外,加用丹参注射液,经导管灌注和术后滴注,治疗肝癌20例,部分缓解H例,轻度缓解6例,缓解率达85%;稳定3例。西药对照组20例中部分缓解6例,轻度缓解3例,缓解率45%;稳定6例,无效5例。两组缓解率有显著差异。丹参组术后未见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和血尿,心、肝、肾功能也无异常;有恶心呕吐者5例,对症治疗后吐止,2例体温达38℃,无高热;西药组有n例出现明显的白细胞下降,低于3×10/L;2例出现暂时性血尿;有12例发热,体温超过38℃;15例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丹参组部分缓解的n例患者,均曾经过介人灌注同类药物,术后肿块缩小30%,后经合用丹参灌注术后,肿块缩小达85%,文献也有相似报道,可见肿瘤治疗中加用丹参可增强疗效。

丹参酮作为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具有许多优点,不仅不良反应小,而且在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同时亦可发挥其他药理作用,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分化诱导剂,可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一7721)经0.5g/ml丹参酮处理4d后,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细胞生长明显被抑制;BrdU标记率和PCN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丹参酮处理组的细胞被阻止于G。/Gl期,而5期细胞数量明显减少,C一myc癌基因蛋白表达降低,c一fos癌基因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丹参酮可诱导人肝癌细胞某些表型的逆转,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分化诱导剂。

9消癌平消癌平是乌骨藤的提取物。乌骨藤为番荔科植物白叶瓜馥木的根。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乌骨藤性平,味温,人肝经。含多糖、生物碱和皂昔等有效成分。

经肝动脉灌注消癌平200~300ml,治疗原发性肝癌9例、转移性肝癌16例,症状体征好转率(消失+减轻)分别为86.05%、73.52%;不良反应很少发生,仅有轻度发热、关节疼痛和消化道反应,无肝肾功能及造血功能的损伤、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消癌平是一种低毒性、有效的介人制剂,尤其适用于对晚期肝癌的治疗。沈建华等用中药消癌平针剂经肝动脉灌注治疗42例晚期肝癌患者,治疗后肿瘤有所缩小,血中AFP有显著下降,提示消癌平有杀伤肝癌细胞作用。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无明显不良反应,无肝肾功能损伤,尤其适用于晚期肝癌患者。孙压等采用消癌平针剂经肝动脉介人治疗转移性肝癌31例,并与介入化疗治疗的2例转移性肝癌作临床观察研究对照。结果提示:采用中药消癌平针剂经肝动脉介人治疗转移性肝癌,可明显改善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P<0.01),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P<0.05),缩小或稳定瘤灶(P>0.05),延长患者的生存期(P<0.01),是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一种无毒、有效的药物。

消癌平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Bel一7404细胞生长有直接抑制作用,药物作用7d后其IC5。为21mg/ml、重复实验为16mg/ml。应用不同浓度的消癌平作用于人肝癌HePGZ细胞,发现当浓度为45mg/ml时,对肝癌细胞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接种后的第6天用药组细胞为对照组的1/3。但细胞形态的改变不明显,此浓度对肝癌细胞的AFP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第2天起至第5天,AFP的分泌均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P<0.01)。AFP是一种癌胚蛋白,临床上AFP的血浓度及动态曲线与肝癌病人的病情变化、肝癌细胞增殖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AFP是肝癌细胞增殖的“自我需要”,临床上AFP升高者,肝癌的恶性程度往往较高,分化程度也较低,以上结果表明:消癌平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同时,能使AFP分泌量降低,可能使肝癌细胞向正常方向分化。用中药消癌平配合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治疗13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平均发热天数少于单纯射频治疗的30例对照组、WBC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AFP下降幅度及症状体征好转率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P<005)。研究者认为消癌平可明显减轻在射频治疗中晚期肝癌术后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同时对射频治疗肿瘤有增效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金克槐耳颗粒-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新疗法
多吉美联合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新进展(2009最新研究)
乐沙定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最新文章

更多

· FDA批准Perjeta治疗晚期...
· 醋酸阿比特龙脂(Zytiga...
· FDA批准Inlyta(axitini...
· 治疗肺癌新药Xalkori(cr...
· FDA批准Erivedge(vismod...
· 辉瑞抗肿瘤新药舒尼替尼...
· 首个治骨髓纤维化药Jaka...
· 2011年《NCCN多发性骨髓...
· Catumaxomab:惡性腹水以...
· Ramucirumab(IMC-1121B)...

推荐文章

更多

· FDA批准Perjeta治疗晚期...
· 醋酸阿比特龙脂(Zytiga...
· FDA批准Inlyta(axitini...
· 治疗肺癌新药Xalkori(cr...
· FDA批准Erivedge(vismod...
· 辉瑞抗肿瘤新药舒尼替尼...
· 首个治骨髓纤维化药Jaka...
· 2011年《NCCN多发性骨髓...
· Catumaxomab:惡性腹水以...
· Ramucirumab(IMC-1121B)...

热点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