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心血管系统 >> 高血脂症 >> 治疗综述 >>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2010-10-01 16:33:03  作者:新特药房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83  文字大小:【】【】【
简介: 【摘要】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防与调养等方面综述中医药辨证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高脂血症;中医药;辨证;治疗;综述 高脂血症主要是指高胆固醇血症和(或)高三酰甘油血症 ...

 【摘要】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防与调养等方面综述中医药辨证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高脂血症;中医药;辨证;治疗;综述

高脂血症主要是指高胆固醇血症和(或)高三酰甘油血症,也就是血液中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和三酰甘油(TG)等升高;还有一种称为“血脂紊乱”,实际上就是除了上述的高脂血症外,再加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1]。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高脂血症研究作如下综述。

    1    病因病机

    赵坤元[2]认为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与脾失健运、肾虚、肝失疏泄、痰瘀和饮食习惯有关,其本为肝脾肾三脏的虚弱,其标为痰浊、瘀血内生,诱因为饮食不节、起居失常等。赵林等[3]认为高脂血症的发生与肾虚关系密切,肾虚证多为下丘脑垂体多个靶腺系统功能紊乱,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血脂内环境动态平衡,可导致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脂升高。尹柱汉[4]提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痰湿阻滞,当以健脾化痰祛湿为基本大法。高培雄等[5]认为,本病是以气﹑血﹑痰﹑瘀﹑积为特征,虚实夹杂为特点的慢性疾病,治以健脾理气,消瘀化积为主;高脂血症以脾肾阳虚,痰瘀阻滞和气滞血瘀症多见,疗效亦较好,而肝肾阴虚和阴虚阳亢症发病率较低,且疗程长,迁延难愈。韩永斌等[6]认为高脂血症的发生以脾胃功能失调为首要原因,加之情志内伤,肝胆失利,气机失调;另因嗜食肥甘厚腻,外源性脂质摄入过多,以至气化失司,影响了水谷精微的代谢,痰湿瘀浊内生,使气血运行障碍,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眩晕”、“胸痹”等证。

    2    辨证论治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许多中药有调整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为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了实验依据。高脂血症由于发病原因及并发症的不同,临床会有许多辨证分型,或脾虚、或肾虚,以及其它脏腑的阴阳失调,应结合病人临床不同症候,在辨证基础上分别予以考虑。

    2.  1    祛痰化浊    高血脂患者见头重眩晕,胸闷恶心,时吐痰涎,倦怠,少食多寐,多见肥胖型的高血压患者,舌苔白腻,脉弦滑。本病为痰浊内蕴,治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若脘闷纳差者加白蔻仁、砂仁;痰热者加黄芩、竹茹、天竺黄等。熊原[7]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脂血症80例,显效42例,有效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  3%。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楂所含熊果酸和金丝桃具有降低胆固醇和提高血清SOD活性作用;丹参有促进脂肪在肝内氧化及抑制胆固醇的作用;红花有降血脂作用,可使血浆粘度改善[8]。

    2.  2    活血化瘀    高脂血症伴见胸痹心痛,痛处固定,或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面色或唇色紫暗,舌有紫斑或瘀点,脉弦涩或细涩,常见冠心病或心肌梗塞患者。本病属瘀血阻络,治宜养心通脑通脉络,用血府逐瘀汤加味。陈苏宁等[9]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高脂血症100例,6周后血清TC从(7.  13±0.  55)下降至(6.  19±0.  71);TG从(2.  18±0.  34)下降至(1.  67±0.  28),可见治疗前后血清TC及TG均呈非常显著的降低。血府逐瘀汤中川芎有较强的扩张血管作用,赤芍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红花可减少血管通透性,当归提高红细胞表面电荷,牛膝有活血祛瘀加速血流,使血粘度下降等功效,经临床观察,本方治疗高脂血症有效率为81.  82%,优于烟酸肌醇酯组[10]。

    2.  3    平肝潜阳    高血脂患者多伴见高血压;动脉硬化者,临床见头昏头胀痛、耳鸣、面潮红、易怒、口苦、失眠多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本病属肝阳上亢型,治用天麻钩藤饮加减;便秘者加大黄、芒硝;手足震颤加龙骨、牡蛎、珍珠母;肝火偏盛加龙胆草、丹皮。陆新[11]用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脂血症50例,显效3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临床表明,加味天麻钩藤饮针对高脂血症肝阳偏亢、肾阴不足、虚实夹杂的特点,采用平肝、清火、补肾、活血、健脾化痰之法,药与证合,故疗效较为理想。

     2.  4    清热利湿    高血脂患者伴见发热,口干烦渴,尿少便秘,头晕胀,血压偏高,时有心悸,浮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本病为肝胆湿热,治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李正兰等[12]用龙胆泻肝汤化裁方随症加减治疗高脂血症36例,临床治愈5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  33%。研究证实,黄芩中的黄芩素﹑黄芩甙可降低高血脂模型动物的血清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肝总胆固醇及游离胆固醇的含量;泽泻主要含有泽泻醇等三萜类化合物,对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有明显降低胆固醇、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13]。

    2.  5    滋阴养血    高脂血症伴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半身不遂或见手足震抖或语言蹇涩,为脑血管意外患者,舌红,脉弦滑等症。本病为阴血不足,脑失所养,治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补阳还五汤是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各方,其方中重用黄芪,起到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的作用,方中配合活血之药,使瘀祛络通,其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不但能加快脂类代谢速度,缩短血脂在血液中停留时间,而且对血浆甘油三脂水平升高所致高凝状态亦有裨益[14]。

    2.  6    祛瘀导滞    此法适用于单纯高脂血症者。选用丹参15g,决明子30g,山楂15g,钩藤30g,益母草30g,绞股蓝30g。水煎代茶饮用,有很好的降血脂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楂、决明子等对大鼠脂肪肝及血脂模型有明显降低甘油三脂、抑制脂肪在肝内沉积的作用,并能改善脂肪肝患者的血液流变性。

    3    预防和调养

    高危人群包括中老年男性,绝经后的妇女,有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族史的健康人,各种黄色瘤患者以及超重或肥胖者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注意自我保健;积极治疗可引起高脂血症的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肝胆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要注意针对冠心病、胰腺炎、脑血管病等并发症的治疗。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戒烟,合理配置饮食与药物的治疗。饮食清淡,粗细搭配;常吃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的食物;多吃溶血栓和降血脂的食物;多饮水,稀释血液。

    4    小结

    高脂血症的病位在血脉,其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是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卒中及急性心肌梗死等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发病呈增加趋势,重视对该病研究,对预防心脑血管及其他多种疾病有重要意义。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具有标本同治,辨证施治的特点。且中医降脂方药众多,多数无毒副作用,因此国内外均趋向于用中医药纠正脂质代谢紊乱。

【参考文献】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Hi-z tablets(Gamma Oryzanol)谷维素片
考来维仑片|Cholestage(colesevelam Tablets)
辛伐他汀片|LIPOVAS(Simvastatin Tablets)
多烯酸乙酯胶囊|EPADEL CAPSULES(Ethyl Icosapentate)
匹伐他汀钙口腔内崩解LIVALO OD(Pitavastatin Calcium)
二十碳五烯酸乙酯顆粒|Granular(Ethyl Icosapentate Granular Capsules)
LIPTRUZET(ezetimibe and atorvastatin)Tablets
烟酸缓释片Niaspan(Niacin Extended Release Tablets)
阿昔莫司胶囊-高脂血症首选降脂药物
益适纯ZETIA(EZETIMIBE)-高脂血症患者更好选择药
高脂血症的治疗推荐用药
 

最新文章

更多

· 匹伐他汀临床应用心脑血...
· 匹伐他汀片剂降低心脑血...
· VASCEPA(icosapent ethy...
· 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进展
·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
·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
· 高泌乳素血症的药物治疗
· 糖尿病血脂异常及治疗
· 高脂血症治疗药物
·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推荐文章

更多

· 匹伐他汀临床应用心脑血...
· 匹伐他汀片剂降低心脑血...
· VASCEPA(icosapent ethy...
· 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进展
·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
·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
· 高泌乳素血症的药物治疗
· 糖尿病血脂异常及治疗
· 高脂血症治疗药物
·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热点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