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是全球首个人GLP-1类似物,既往主要在西方人群中进行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已显示,其具有有效全面降低血糖、低血糖风险低、改善β细胞功能、减轻体重、降低血压等效应。然而,对于东方2型糖尿病人群,利拉鲁肽的疗效如何呢?就此问题,笔者等在亚洲2 型糖尿病患者中完成的研究证实,利拉鲁肽在东方人群中同样具有上述疗效,其研究结果已于2011年1月正式发表 [Diabetes Obes Metab 2011,13(1): 81]。基于此结果,2011年4月,利拉鲁肽(商品名:诺和力)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用于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的治疗。
从LEAD项目到亚洲人群研究
LEAD项目是利拉鲁肽的大规模、全球性、系列Ⅲ期临床研究,在4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临床中心进行,纳入4000余例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白人、非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人群,亚洲患者纳入比例很小。该项目包括6项研究,即LEAD 1~6,观察了利拉鲁肽单用、与传统口服药联用及与同类药物相比较的疗效。其中LEAD-2及其延长期研究比较了与二甲双胍联用时,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的疗效,结果为:治疗26周后,与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相比,利拉鲁肽+二甲双胍可获得相似血糖控制,且能减少低血糖发生、减轻体重;延长期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用2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改善与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组相当,但低血糖发生率仅为后者1/10,并且,用药期间体重维持下降3 kg,而格列美脲组体重轻度增加。
从西方到东方,2型糖尿病的人群差异早已得到关注,利拉鲁肽是否也适合东方人群呢?为回答该问题,笔者等开展了为期16周的随机、双盲、双模拟、活性药物对照研究。这项多国多中心研究在中国、韩国和印度纳入929例2型糖尿病患者,半数(476例)为中国患者,比较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均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结果显示,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血糖控制作用相似,但利拉鲁肽治疗相关严重和轻度低血糖事件更少。而且,利拉鲁肽有显著减轻患者体重、降低收缩压的优势,总体耐受性好。这证实了利拉鲁肽在亚洲人群中的疗效与在白人、非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人群中进行的全球性利拉鲁肽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相似。
利拉鲁肽在亚洲人群中有效降糖
这项亚洲人群研究纳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53.3±9.5) 岁,基线HbA1c为8.6%±1.0%,体重(68.1±11.7) kg,患者被按照1∶1∶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利拉鲁肽0.6 mg、1.2 mg或1.8 mg每日1次或格列美脲4 mg每日1次治疗,各组均联合使用二甲双胍。
经过16周治疗,4组患者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图1)。由利拉鲁肽的3个剂量组可见剂量依赖性的HbA1c降幅增加趋势,利拉鲁肽1.8 mg 组HbA1c降幅最大。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相比较,则可见利拉鲁肽1.2 mg和1.8 mg治疗的降糖疗效(平均HbA1c降幅分别为1.36%、 1.45%)不劣于格列美脲(1.39%)。
而且,利拉鲁肽1.2 mg和1.8 mg治疗组中达到美国糖尿病学会(ADA)HbA1c靶目标(HbA1c<7%)的患者比例(42.9%和 44.6%),以及达到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靶目标(HbA1c≤6.5%)的患者比例(26.2%和30.0%),均与格列美脲治疗组相应达标率(分别为43.7%和29.4%)无显著差异。
在对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改善方面,也可见利拉鲁肽的疗效不劣于格列美脲,且利拉鲁肽1.8 mg组在降低餐后血糖方面更具有优势。4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均在2周内迅速降低,并且在14周期间维持稳定,利拉鲁肽1.2 mg和1.8 mg治疗组的降幅(分别为-2.05、-2.12 mmol/L)与格列美脲组降幅(-2.18 mmol/L)相当。平均餐后血糖改变则是利拉鲁肽1.8 mg组降幅(-3.51 mmol/L)显著优于格列美脲组降幅(-2.60 mmol/L,P<0.0001),利拉鲁肽0.6 mg和1.2 mg组降幅(-2.53、-3.03 mmol/L)与格列美脲组相似。
利拉鲁肽减轻体重、降低收缩压
对于减轻体重的效应,该研究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利拉鲁肽治疗可使患者的平均体重减轻1.8~2.4 kg,而格列美脲组患者的平均体重增加 0.1 kg(P<0.0001,图2)。这种体重减轻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的特点。而且,利拉鲁肽3个治疗组中体重降低率≥5%的患者所占比例(17.3%~29.7%)均显著高于格列美脲组(3.4%,P<0.0001)。
此外,与格列美脲相比,利拉鲁肽治疗还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利拉鲁肽组的平均收缩压降幅超过3 mmHg,而格列美脲组的平均收缩压降低 0.91 mmHg。其中,利拉鲁肽1.2 mg和1.8 mg组的收缩压降幅显著高于格列美脲组(P<0.05)。对于舒张压,4组均可见有轻度的降低。
利拉鲁肽减少低血糖风险,耐受性良好
利拉鲁肽在有效降糖的同时,低血糖发生风险低(图3):利拉鲁肽0.6 mg、1.2 mg和1.8 mg治疗组的轻度低血糖事件报告率(2.6%、 0和1.7%)较格列美脲组(19.0%)约低10倍;关于严重低血糖事件,格列美脲组中有2例患者报告,而利拉鲁肽组未报告发生严重低血糖。
在耐受性方面,胃肠道不适是利拉鲁肽组患者最常报告的不良事件,但其为一过性,主要发生在治疗前4周,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发生率明显降低,几乎没有患者因此停药退出研究,显示出利拉鲁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应对体重增加和低血糖风险,利拉鲁肽显优势
对于传统降糖药物(如磺脲类和胰岛素),在其降糖疗效获得肯定的同时,低血糖风险和体重增加成为了临床治疗中患者和医生顾虑的问题,也成为糖尿病患者远期转归改善的障碍之一。
利拉鲁肽作为人GLP-1类似物,在有效降糖的同时显示出了减轻体重和减少低血糖风险的优势,很好地满足了安全有效降糖、全面改善多重危险因素的治疗需求。
在此项亚洲人群研究中,研究者对反映糖尿病控制状况的复合终点(HbA1c<7.0%、无体重增加、无低血糖)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利拉鲁肽 0.6 mg、1.2 mg和1.8 mg组中达到复合终点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9%、39%和41%,均显著高于格列美脲组(17%)。
■小结
利拉鲁肽对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在白人、非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人群中进行的全球性利拉鲁肽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相似:每日1次利拉鲁肽治疗与格列美脲的降糖疗效相似,但严重和轻度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而且利拉鲁肽能显著减轻患者体重,降低收缩压,一般耐受性良好,显示出利拉鲁肽在有效降糖的同时,具有低血糖风险低、减重和降压优势,从而实现对糖尿病患者的全面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