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单敬文 吉林大学第四临床医院儿科 130011
王秀英 吉林省永吉县第二人民医院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 VZV) 属DNA 病毒,感染机体时可引起原发、潜伏性和复发感染。原发感染主要表现为水痘,以全身出现水疱疹为特征。水痘痊愈后病毒长期潜伏在感觉神经节内,经再激活后引起皮肤感染,表现为带状疱疹。近年来此类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科门诊于2001年1 月~2002 年2 月共诊治水痘患儿134 例,对其中64 例给予肌注干扰素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临床诊断为水痘的l34 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4 例,男34 例,女30 例。年龄2~15 岁。治疗前平均病程为2.10±0.18d。对照组70 例,男37 例,女33 例。年龄1~15 岁。治疗前平均病程为2.03±0.19d。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均符合水痘的诊断标准。
1.2 病例选择 病程在4d 以内,多数在2~3d。无心、肝、肾疾病。外周血象≥4.0×l09/L,有典型症状和
体征。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α-干扰素肌注,l00 万单位/d,每日l 次,连用3d。对照组常规给予口服阿昔洛韦5~l0mg/kg/次,每日2 次,或病毒唑10~15mg/kg/d。局部用1%龙胆紫和阿昔洛韦涂抹,扑尔敏口服,必要时加用抗生素。
1.4 疗效观察和评定标准 每隔3d 复诊1 次,共计5 次,记录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及毒副作用。①止疱时间:原有水瘤变瘪并停止出现新的水疱时间;②止痒时间:皮肤瘙痒缓解;③结痂时间:指90%以上的皮损干涸、结痂;④痊愈时间:从开始治疗到皮损结痂脱落;⑤全病程:从发病到皮损痊愈。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用x±s 表示,两样本之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 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 两种方法治疗水痘均有效,但是干扰素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显效更快,疱疹消失率更高。
详见附表。
附表 两种方法治疗水痘的临床疗效(d)
组别 止疱时间 止痒时间 结痂时间 痊愈时间
观察组 1.2±0.5 1.8±0.9 3.1±1.3 5.0±1.2
对照组 1.6±0.6 2.1±1.5 3.8±1.4 6.1±1.7
t 值 3.260 2.070 2.521 3.269
p <0.01 <0.02 <0.02 <0.01
2.2 后遗症 观察组水痘痊愈后均未遗留神经痛,且无1 例并发脑炎、肺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对照组发生l 例脑炎,2 例肺炎,2 例血小板减少,l 例疑似心肌炎。
2.3 副作用 治疗组中有4 例出现一过性体温升高,呈单峰热,经对症处理体温很快恢复正常。
3. 讨论
90 年代初,我科采用病毒唑、扑尔敏、Vit B12、Vit B1、龙胆紫局部外用治疗,病情恢复较慢,90 年代后期采用阿昔洛韦口服和外用,疗效有所提高,但仍有水痘后脑炎、肺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等后遗症的发生。水痘止疱、止痒的时间也较长,影响了患儿的正常生活。病毒感染是一种分子感染,病毒在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生长繁殖,干扰素为广谱抗病毒制剂,在病毒感染早期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和增加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效应,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可与细胞表面的特殊受体结合,激活多种胞浆酶,抑制病毒复制时的转录、翻译、装配和释放,从而干扰病毒DNA 的合成,并可引导宿主细胞产生持续数天的临床抗病毒状态。病毒感染时机体受抗原的剌激后,免疫活性细胞处于疲惫状态,出现免疫反应降低。有报告称,干扰素治疗后可使CD3、CD4、CD4/CD8 均明显增高,而CD8 和淋转率明显下降。说明干扰素具有重要的免疫作用和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能较快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病毒长期潜伏在细胞中的可能性。本文观察结果说明,干扰素治疗水痘有效,且应尽早、足量使用,一般不少于3d,临床使用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