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丹通络胶囊与丁咯地尔治疗眩晕的比较
简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症等疾病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是中老年人常见眩晕的原因之一。临床上以突发和反复发作性眩晕为特点,常伴恶心、呕吐、站立或行走不稳,属中医学“眩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症等疾病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是中老年人常见眩晕的原因之一。临床上以突发和反复发作性眩晕为特点,常伴恶心、呕吐、站立或行走不稳,属中医学“眩晕”范畴。陆磊等采用天丹通络胶囊为主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 选择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2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男38例,女25例;年龄45~76岁,中位年龄63岁;摄颈椎x光正侧位片:正常27例,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36例;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单侧椎动脉供血不足33例,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30例;伴脑动脉硬化32例,高血压病26例,高血脂症16例,糖尿病11例。 对照组64例,男37例,女27例;年龄48~78岁,中位年龄66岁;颈椎X光正侧位片:正常29例,颈椎退行性变35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单侧椎动脉供血不足38例,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27例;伴脑动脉硬化23例,高血压病27例,高血脂症20例,糖尿病6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给予天丹通络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丁咯地尔注射液0.1g+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2组同时予胞二磷胆碱0.5g、维生素B6注射液0.1g静滴,每日1次,其他并发症的治疗均予相应的对症处理,疗程均为14d。 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好转2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35例,好转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者治疗前后TCD血流速度变化如表1所示。
眩晕的病机比较复杂,中老年患者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主要是肺、脾、肾虚及气血不足,痰浊内生。气虚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血虚不能上荣于脑,痰浊阻络,清阳之气不能舒展,均可发为眩晕。而病久则多挟瘀,气虚而瘀血阻于脑络,而致病程反复难愈。故此气血不足、痰浊瘀血贯穿于整个病理始终,以补气活血、逐痰化瘀为主治疗本病是关键。 现代医学认为脑动脉硬化和颈椎病、椎动脉受压是本病的病理基础,其动脉硬化或椎动脉受压、狭窄或被牵引,致使椎基底动脉血流灌注不足,脑后循环缺血而致眩晕。治疗上应采用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液供应,降低血液黏稠度及局部牵引,红外线治疗等综合措施,以提高脑组织的循环及供血和耐缺氧能力,改善脑细胞代谢,并促进脑功能恢复。 天丹通络胶囊由川芎、稀莶草、丹参、水蛭、天麻、石菖蒲、槐米、黄芪、牛膝等中药精制而成。其中川芎、丹参、水蛭等理气活血,补血通络;黄芪、槐米、牛膝补益肺脾肾之不足,配以聒莶草、天麻、石菖蒲等祛风化痰,共奏补益气血、逐痰化瘀、活血通络之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增加脑供血作用;阿魏酸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镇静安神作用;丹参酮具有耐氧、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芦丁具有抗氧化、降脂、降低血管脆性、增加动脉血流量等作用。 总之,天丹通络胶囊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等,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可取得较为良好的疗效,且临床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