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和方法
1.1病人选择
106例患者均住院或门诊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男50例,女26例,年龄19~76岁。代偿期肝硬化1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94例,肝功能childPugh改良分级均为A一B级,诊断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肝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有关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其中代偿期肝硬化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49例;对照组50例,其中代偿期肝硬化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4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的病情、血清肝功能、甲胎球蛋白、肝纤维化指标以及B超声像图下门静脉、脾静脉、脾厚等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休息、营养、护肝、支持及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治疗组加用肝复乐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疗程12周。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表现:每隔两周观察记录乏力、纳差、腹胀、恶心、呕吐、黄疽、腹水及大小便情况,触诊检查肝脾大小。
②每隔四周抽血检查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酶(HA)、ul型胶原前肤(PC1)、IV型胶原(IV一C)、层粘蛋白(LN)及B超声像图变化。
③安全性指标:每四周抽血检查肾功能,血、尿大便常规,随时观察并记录任何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2.结果
2.1症状及体征变化治疗组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见附表1。
2.2肝功能指标及甲胎球蛋白(AF)P的变化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ALTj5T、T一BIU及A即有明显好转,复常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见附表2。
2.3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HA、CPⅢ、W一C及LN的含量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3。
2.4B超检测结果的变化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脾脏厚度明显变小,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多数治疗组患者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分布不均匀的程度也均减轻。见附表4。
2.5不良反应或副作用治疗组有6例患者服药早期出现轻度腹泻,查大便常规无异常,经减量服用至每次3一5片,每日3次,1一3周后症状消失,继续按原剂量服用,未见再出现腹泻。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大便常规及肾功能、心电图均无异常变化。
3.讨论肝复乐是由党参、白术、鳖甲、柴胡、重楼等多味中药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其抗纤维化的机制涉及抑制贮脂细胞激活,促进ECM降解等多个环节,从而减轻纤维化。
具体机制包括:
①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脂质过氧化反应一系列产物能够刺激贮脂细胞活化,如自由基、肝组织丙二醛等。
②保护肝细胞膜。肝细胞膜损毁是贮脂细胞活化的始发条件,肝复乐可以降低肝细胞膜破损而抑制肝细胞激活。
本研究结果显示,肝复乐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症状,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甲胎球蛋白明显下降,以上各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HA、PCnl、W一C及LN的含量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B超检测结果提示治疗组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脾脏厚度明显变小,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分布不均匀的程度也均减轻,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大便常规及肾功能、心电图均无异常变化,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以上结果表明,肝复乐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效而安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