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 本院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60例,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3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均为本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1]。其中轻度54例、中度76例。将上述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A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8~55岁,平均36.5岁;对照组(B组)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28~52岁,平均38.5岁。均排除甲、丙、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两组患者在病情、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用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股份有限公司)0.1 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4周为1个疗程。B组患者分别用10%门冬氨酸钾镁30ml,甘草酸二铵(甘利欣,××有限公司)注射液150mg加入10% 葡萄糖注射液 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口服肝泰乐、维生素C等护肝药,未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制剂。1个疗程后观察有关指标变化情况。 1.3 检测项目 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ALT、AST、TBIL、A/G、PCⅢ、层粘连蛋白(LN)、HA、IVC。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用SAS统计学软件在微机上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变化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情况 表2。 从表1和表2可看出,A组与B组ALT、AST恢复情况虽稍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A/G升高,A组优于B组;TBIL降低,A组亦优于B组;同时,A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明显优于B组,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注:与A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5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注:与A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异甘草酸镁(18α甘草酸制剂)为一种全新结构的手性化合物,是甘草酸的单一反式旋光异构体,优势构型。研究显示异甘草酸镁起效迅速,降酶速度和降酶程度有优势;未出现水钠潴留和血压升高;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抗生物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是多功能肝细胞保护剂[2];药物清除半衰期可长达24h,真正满足1次/d给药,适用于各种肝病的治疗[3,4]。 动物试验表明,异甘草酸镁能显著防治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体外试验表明其可显著抑制大鼠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 mRNA的表达,从而使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减少[5]。此外,异甘草酸镁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存在剂量依从关系;同时具有抗细胞氧化作用[6]。本组病例中,治疗组患者ALT、AST降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TBIL降低,A/G升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也较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说明异甘草酸镁和丹参联用可明显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同时,由于异甘草酸镁中含有甘氨酸及半胱氨酸,故可抑制或减轻长期大量应用甘草甜素而引起的电解质代谢异常,造成的“假性醛固酮过多症”。临床观察中发现,治疗组患者中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症状如胁痛、乏力、腹胀、关节酸痛,及B超下门静脉宽度等指标改善亦好于对照组,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临床观察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 130例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三型前胶原(PCⅢ)、四型胶原(IVC)的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