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拉米夫定 耐药性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清除或永久性抑制乙肝病毒, 由此降低致病作用与感染性,从而终止或减少肝脏的坏死和再生。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的出现给乙肝患者带来福音,但随着该抗病毒药物的不断使用,耐药病例相继出现,这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自我院1999年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来,对拉米夫定耐药的病例不断增多。根据阿德福韦酯对HB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仅对野生株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发生YMDD异变的耐药病毒亦有良好的作用[1],故此我院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换用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1.2 治疗方法 阿德福韦酯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每天1次, 疗程48周,其中开始12周(3个月)联合拉米夫定0.1g每天1次,12周后停用拉米夫定,继续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0.1g每天1次,连用48周。 1.3 观察指标 主要疗效判断指标:治疗24周及48周时HBVDNA水平的下降值。次要疗效判断指标:(1)治疗24周和48周时病毒应答率,即与基线相比血清HBVDNA水平下降大于2 log10或HBVDNA定量小于104copies/mL的受试者比例;(2)治疗24周和48周时血清生物化学应答率,即血清ALT复常的受试者比例;(3)治疗24周和48周时HBeAg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清HBVDNA水平变化 阿德福韦酯组血清HBVDNA水平在治疗24周后即已明显下降,降幅为(2.15±1.36) log10copies/mL,48周治疗结束时进一步降低,降幅均值达(2.53±1.14) log10copies/mL。拉米夫定组24周时HBVDNA水平轻度下降,降幅为(1.01±0.72) log10copies/mL,48周时降幅均值为(1.16±0.63) log10copies/mL,治疗24周及48周时HBVDNA水平下降幅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治疗后病毒应答情况的比较 阿德福韦酯组在治疗24、48周时HBeAg阴转及血清转换与拉米夫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HBeAg阴转及血清转换情况的比较(略) 3 讨论 拉米夫定投放临床用于治疗慢性乙起型肝炎以来,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从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而言,已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通过长期抑制HBV复制,使血清ALT恢复正常,改善肝脏炎症活动,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3],以达到预防或降低终末期肝病即肝硬化失代偿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4],这一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通过“长期"抗病毒治疗来实现。随着长期抗病毒治疗的实施,易发生病毒变异和临床耐药性。据统计拉米夫定治疗1a后发生临生床耐药的比例为30%,5a后发生临床耐药的几率达70%或更高。 阿德福韦酯是新一代核苷酸类似物,口服后在体内迅速完全代谢为母体药物阿德福韦(PMEA)而发挥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PMEA与拉米夫定区别在于PMEA本身含有磷酸基因,因此PMEA在多种细胞内有较强的活性,且是强效的病毒抑制剂,所以PMEA与拉米夫定比较,有更强的抗HBV效力。多项研究报道证实,阿德福韦酯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病毒株有显著抑制作用[5]。如Benhamou等[6]观察了阿德福韦酯治疗合并HIV1感染拉米夫定耐药的HBV感染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35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 48周后,患者HBVDNA血清浓度与基线相比,每个时间点都显著下降(P<0.0001)。综合临床试验结果,阿德福韦不仅对野生株有显著抑制作用,而且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突变株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37例临床观察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53例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2∶1的比例分为阿德福韦酯组37例和拉米夫定组16例。完成24周和48周治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