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实,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是慢性乙肝疾病进展的根源,HBV DNA水平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发生的危险性密切相关。抗病毒治疗的目的在于快速全面地降低病毒载量,抑制病毒复制。
恩替卡韦(博路定,ETV)是一种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强效抑制HBV DNA聚合酶的活性,作用于HBV DNA聚合酶的全部3个步骤。体外抗HBV活性实验研究证明,ETV是目前抑制乙肝病毒活性最强的核苷类药物,比拉米夫定强300倍以上。Ⅱ、Ⅲ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ETV在病毒学、组织学和生化学改善方面优于拉米夫定,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与拉米夫定相似,它是有效治疗慢性乙肝的新一代抗病毒药物。
以下是一项随机对照(1:1)、开放、前瞻性ETV早期病毒动力学研究,首次将ETV与阿德福韦(ADV)直接进行比较。对HBeAg阳性核苷初治慢性乙肝成人患者分别应用ETV 0.5 mg/d和ADV 10 mg/d治疗,比较两者早期抗病毒活性和病毒动力学变化情况。
本研究共入选69例患者,其中亚洲人61例,非亚洲人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ETV治疗组(35例)或ADV治疗组(34例)。在给药的第1~14天、第3、4、6、8、10和12周采用PCR (Roche COBAS AmplicorTM)方法对血清HBV DNA进行检测。两个双相模型分别用于不同治疗,比较ETV与ADV的动力学情况:(1) 3-参数样条函数测评斜率,(2) 4-参数指数衰减模型测评疗效和游离病毒半衰期。每组至少需要26例随机患者的样本量以提供90%的把握度。显著性评价依据双侧t检验。
主要入选标准为:16岁以上的成年男性和女性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10E8 cp/ml(ETV组和ADV组HBV DNA平均基线值分别为10.45 log10 cp/ml、9.89 log10 cp/ml),血清ALT范围为1.3~10×ULN,以前没有接受过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肝病处于代偿期,无HIV、HCV或HDV合并感染。
结果显示,治疗过程中,两组病毒载量出现双相下降,第一相下降迅速,持续10天,由此得出游离病毒半衰期分别为14 小时 (ETV)和26小时 (ADV)。两个治疗组病毒下降的差异早在第10天就体现出来了,在95%可信区间上,ETV和ADV的样条差异显示,与ADV比较,早在第10天及其以后,ETV治疗组HBV DNA (log10 cp/ml)下降更显著,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通过12周治疗,ETV组 (33例)患者HBV DNA自基线的平均改变值为:-6.23 log10 cp/ml,而ADV组 (32例)患者仅为-4.42 log10 cp/ml (P<0.0001)。所有接受ETV治疗的患者HBV DNA至少降低3.88 log10 cp/ml,接受ADV治疗的患者仅降低0.95 log10 cp/ml。12周时,52% (17/33例)接受ETV治疗患者HBV DNA低于10E4 cp/ml ,而ADV组为25% (8/32例),12周时HBV DNA >10E5 cp/ml的患者比例:ADV治疗组为66%,明显高于ETV治疗组18%。
此外,与ETV组相比,ADV治疗组不同患者之间病毒载量下降的变异性较大。整个研究过程中,ETV治疗组与ADV治疗组发生不良事件的病人比例一致,无显著差异。两种抗病毒药物耐受性均好,安全性相似。
结 论
●ETV和ADV的病毒动力学变化呈双相,第一相下降迅速,持续10天;
●ETV降低病毒的优势早在治疗后第10天就能体现;
●ETV治疗HBeAg(+)核苷初治患者12周,迅速、强效降低HBV DNA,显示出比ADV更好的抗病毒活性;
●ETV的安全性与ADV相似。
恩替卡韦(博路定,ETV)是一种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强效抑制HBV DNA聚合酶的活性,作用于HBV DNA聚合酶的全部3个步骤。体外抗HBV活性实验研究证明,ETV是目前抑制乙肝病毒活性最强的核苷类药物,比拉米夫定强300倍以上。Ⅱ、Ⅲ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ETV在病毒学、组织学和生化学改善方面优于拉米夫定,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与拉米夫定相似,它是有效治疗慢性乙肝的新一代抗病毒药物。
以下是一项随机对照(1:1)、开放、前瞻性ETV早期病毒动力学研究,首次将ETV与阿德福韦(ADV)直接进行比较。对HBeAg阳性核苷初治慢性乙肝成人患者分别应用ETV 0.5 mg/d和ADV 10 mg/d治疗,比较两者早期抗病毒活性和病毒动力学变化情况。
本研究共入选69例患者,其中亚洲人61例,非亚洲人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ETV治疗组(35例)或ADV治疗组(34例)。在给药的第1~14天、第3、4、6、8、10和12周采用PCR (Roche COBAS AmplicorTM)方法对血清HBV DNA进行检测。两个双相模型分别用于不同治疗,比较ETV与ADV的动力学情况:(1) 3-参数样条函数测评斜率,(2) 4-参数指数衰减模型测评疗效和游离病毒半衰期。每组至少需要26例随机患者的样本量以提供90%的把握度。显著性评价依据双侧t检验。
主要入选标准为:16岁以上的成年男性和女性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10E8 cp/ml(ETV组和ADV组HBV DNA平均基线值分别为10.45 log10 cp/ml、9.89 log10 cp/ml),血清ALT范围为1.3~10×ULN,以前没有接受过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肝病处于代偿期,无HIV、HCV或HDV合并感染。
结果显示,治疗过程中,两组病毒载量出现双相下降,第一相下降迅速,持续10天,由此得出游离病毒半衰期分别为14 小时 (ETV)和26小时 (ADV)。两个治疗组病毒下降的差异早在第10天就体现出来了,在95%可信区间上,ETV和ADV的样条差异显示,与ADV比较,早在第10天及其以后,ETV治疗组HBV DNA (log10 cp/ml)下降更显著,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通过12周治疗,ETV组 (33例)患者HBV DNA自基线的平均改变值为:-6.23 log10 cp/ml,而ADV组 (32例)患者仅为-4.42 log10 cp/ml (P<0.0001)。所有接受ETV治疗的患者HBV DNA至少降低3.88 log10 cp/ml,接受ADV治疗的患者仅降低0.95 log10 cp/ml。12周时,52% (17/33例)接受ETV治疗患者HBV DNA低于10E4 cp/ml ,而ADV组为25% (8/32例),12周时HBV DNA >10E5 cp/ml的患者比例:ADV治疗组为66%,明显高于ETV治疗组18%。
此外,与ETV组相比,ADV治疗组不同患者之间病毒载量下降的变异性较大。整个研究过程中,ETV治疗组与ADV治疗组发生不良事件的病人比例一致,无显著差异。两种抗病毒药物耐受性均好,安全性相似。
结 论
●ETV和ADV的病毒动力学变化呈双相,第一相下降迅速,持续10天;
●ETV降低病毒的优势早在治疗后第10天就能体现;
●ETV治疗HBeAg(+)核苷初治患者12周,迅速、强效降低HBV DNA,显示出比ADV更好的抗病毒活性;
●ETV的安全性与ADV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