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62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期间,举行了“迎接新挑战,开创丙肝治疗新纪元”专题研讨会,给与会者带来了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研究的最新成果。会议由美国北加州大学肝病中心主任菲尔德(Fried)主持,多位国际知名专家进行了主题演讲。现将会议精华呈现给读者。
优化三联方案的患者选择
讲者:美国圣路易斯大学 培根 (Bacon) 教授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已走过了20个年头。目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已成为抗HCV的标准方案。
2011年3月发布的新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在标准方案(PR)基础上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即三联方案)能显著提高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且无须延长疗程。
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三联抗病毒治疗对于确保疗效至关重要。合适的患者应满足如下条件:完全满足PEG-IFN/RBV方案治疗标准,基因型为 G1型,如果是肝硬化患者,须无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失代偿期表现;患者依从性较好。
开始治疗前须对患者状况进行评估,包括HCV基因型、HCV RNA水平、患者肝维化状况、白介素(IL)-28B基因型,对曾接受过治疗但失败的患者须了解既往病毒动力学状况,同时还应评估患者的血常规[特别是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和肝功能情况。在使用三联方案治疗的初治患者中,HCV基因型为1b者的SVR优于基因型为1a者(分别为79%和71%),HCV RNA超过800000 IU/ml的患者SVR劣于病毒载量低的患者,肝纤维化轻(F 0-2)者疗效优于肝纤维化程度较重(F 3-4)者。
IL-28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对基因1型丙型肝炎患者基于IFN-α的治疗的疗效有显著影响,并与急性HCV感染后自发性病毒清除高度相关。
无论何种种族,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为C/C基因型的患者的HCV自发清除率及对PR的治疗应答高于基因型为C/T或T/T者。
在曾接受治疗但失败的患者中,曾经取得“IFN效应”(治疗4周时HCV RNA下降大于1个对数级)的患者应用三联治疗的疗效可能较优。此外,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应用三联方案治疗时,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疗效较差。
三联抗病毒治疗方案在提高SVR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贫血、皮疹、肛门直肠并发症、胃肠道及精神症状。
贫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推荐处理意见为,对HB水平低于10 g/dl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可将RBV剂量减量,若须停用RBV,则博赛泼维(BOC)或特拉泼维(TVR)也应停用,目前不应将蛋白酶抑制剂减量作为治疗贫血的手段。对HB水平低于8.5 g/dl的患者应停止所有治疗,若减量应用RBV,须考虑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三联方案“时代”的应答指导的治疗(RGT)策略
讲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雷迪 (Reddy) 教授
RGT是指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答情况判断预后并调整治疗方案,给予个体化治疗。最新发布的三联抗病毒治疗临床试验表明,RGT策略在三联方案“时代”同样有助于使患者临床获益最大化。
SPRINT-2研究显示,在高加索人中,4周PR后给予24周BOC联合PR的RGT治疗(即BOC/PR48组),或给予44周的BOC三联治疗(即BOC RGT组),与标准治疗(即48PR组)相比,均可明显提高基因1型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SVR率(分别为68%、67%和40%)。在非洲裔人中应用前述方案进行抗HCV治疗取得的结果与在高加索人中的结果类似(图1)。对BOC组进行分析发现,如以第4周诱导期治疗反应来判断SVR,无论高加索人还是非洲裔人,对IFN治疗有反应的患者SVR较高,且BOC组SVR率更高。
RESPOND-2研究显示,在基因1型治疗失败的丙型肝炎患者中,采用BOC/PR48及BOC RGT方案治疗的患者SVR率均高于单用PR者。在复发患者中,SVR率分别为66%和59%,PR组为21%;BOC/PR48以及BOC RGT两组的SVR无差异。同时发现,BOC RGT组的患者有46%可缩短疗程。
以上结果提示,可利用是否取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预测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利用RGT策略可缩短疗程,而并不影响治疗效果。RGT策略是三联抗病毒治疗的理想选择。
ADVANCE研究提示,在以TVR为组合的三联治疗组中,TVR治疗8周后继续PR方案(T8PR)组SVR为69%,TVR治疗12周后继续PR方案(T12PR)组SVR为75%,而PR48组仅为44%,差异显著。而以是否取得延长快速病毒学应答(eRVR)分析SVR率,可发现eRVR阳性者SVR为83%~97%,远高于eRVR阴性者(图2)。类似结果在ILLUMINATE研究中也被证实,该研究提示利用第8周及第12周是否取得RVR可预测患者的抗病毒疗效,这也是RGT策略的核心。
RVR对获得SVR有很高的阳性预测价值,早期病毒学应答(EVR)也是SVR强有力的阴性预测指标。研究显示,不合并其他不利因素(如高病毒载量、高龄、肝硬化或重度肝纤维化、肥胖等)的少部分患者若获得RVR,可缩短标准治疗疗程而不明显降低SVR。仅获得部分EVR(pEVR)、但24周时HCV RNA低于检测水平,即“慢应答”患者,须更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获得SVR,因此宜延长疗程。对未能获得EVR的患者,单靠PR治疗难以实现SVR,须寻求其他方法。
应用RGT策略指导治疗时要充分注意,在应用不同的蛋白酶抑制剂治疗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的时间存在差异。如,对初治使用BOC的患者,若治疗第8周和第24周均未检测到HCV RNA,可持续三联治疗至28周。若第8周阳性、而第24周阴性,须持续三联治疗到36周,然后继续PR方案治疗至48周。
而对初治使用TVR的患者,若治疗第4周和第12周均未检测到HCV RNA,可继续标准治疗12周,至总疗程达24周。若治疗第4周和第12周HCV RNA均阳性,可继续标准治疗36周,至总疗程达48周。经治患者的处理较为复杂。
新药物,新方法,新革命
讲者:美国哈佛医学院 阿弗德 (Afdhal) 教授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经历了重组IFN-α单药治疗、重组IFN- α与RBV联合治疗和PEG-IFN联合RBV3个阶段。随着2011年5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TVR和BOC用于基因1型丙型肝炎治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掀开了丙型肝炎治疗新篇章。DAA药物的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深度抑制病毒变异,预防紧急耐药发生,成为新的治疗趋势。
DAA药物特异性作用于HCV的复制周期,在目前在研的30余种DAA药物中,以蛋白酶抑制剂和聚合酶抑制剂最具吸引力。随着BOC和TVR被批准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小分子抗病毒药物被寄予厚望,目前已有多项治疗方案处于研发中,包括三联方案、四联方案和无IFN方案等。
三联方案 即一种DAA加标准治疗。以TVR或BOC为例,前期研发的DAA药物单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HCV RNA载量,但由于抗病毒作用相对较弱,耐药基因屏障较低,单药应用会迅速诱导出HCV耐药株(2周内)。因而目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DAA都无法脱离PEG-IFN α和RBV。三联疗法或将成为基因1型患者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四联方案 即两种DAA加标准治疗。DAA作用机制各异,有研究尝试将不同类型DAA与标准方案联合,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如将1种蛋白酶抑制剂加1种聚合酶抑制剂加标准治疗,有研究显示12周SVR达到100%,24周SVR为90%。
无IFN方案 即两种DAA联合(或再加RBV)。随着DAA家族的扩大,目前有学者尝试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DAA,而不再使用IFN,从而摆脱IFN给药的不便和不良反应,建立无IFN的治疗策略,有小样本研究显示治疗后12周SVR甚至可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