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6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经病理学和影像学诊断的转移乳腺癌患者26例,均为女性,年龄39~64 岁,中位年龄48岁。既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8例,根治术8例。浸润性导管癌22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术后行蒽环类化疗方案17例,CMF化疗方案4例,未行化疗者5例。绝经前17例,绝经后9例。肺转移15例,肝转移8例,胸壁复发4例,骨转移10例。1个部位转移10例,2个部位转移11例,3个以上部位转移5例。化疗前KPS评分≥70分,肝肾功能正常。 1.2 治疗方法 多西他赛25 mg/m2静脉点滴,第1天、第8天和第15天给药,常规脱敏预处理;长春瑞滨20 mg/ m2,第1天和第8天给药,每3周为1个周期。每2周期化疗结束休息2周,至少应用3个周期。骨转移患者同时给予双磷酸盐治疗。 1.3 疗效和毒副反应评估标准 疗效按照WHO抗癌药物疗效评价标准[2],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总有效率(RR)=CR+PR;化疗毒性反应按照WHO的抗癌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分级标准进行分级[2]。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本组患者均完成3个周期以上的化疗,总治疗117个周期,平均4.5个周期,约有88.5%的患者因骨髓抑制而延长。其中CR 5例, PR 13例, PD 5例, RR为69.2% (18/26) 。中位缓解期7个月(5~28个月) ,随诊至2007年1月1日,死亡12例,生存14例。 3 讨论 乳腺癌是对化疗药物较敏感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晚期转移的患者采用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案。多西他赛和长春瑞滨均已被证实对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已被列为乳腺癌化疗的一线药物。 多西他赛是新一代半合成紫杉类抗癌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抑制微管解聚,从而导致微管束排列异常,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的星状体微管束,破坏细胞的有丝分裂,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和杀伤作用,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为单药应用,多西他赛有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对既往未接受过化疗的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率为47.9%~60.5%;对既往接受过化疗的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率为49.2%[3];对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有效率为57%[4,5]。而长春瑞滨与多西他赛的作用相反,通过阻止微管蛋白聚合形成微管和诱导微管解聚,使细胞分裂停止于M期,也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该药对乳腺癌的疗效较好,一线单药有效率为40%~60%[3]。Budman等[6]发现,多西他赛与长春瑞滨联合应用有显著协同作用,两者能互相克服由于微管蛋白变异导致的耐药,即逆转耐药。本组结果提示,多西他赛加长春瑞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取得良好的疗效,总有效率为69.2%,同文献报道的资料相一致[7],尤其对于蒽环类失败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显示出联合治疗的优势。 对于给药方式,长春瑞滨联合化疗通常每次为20 mg/m2,1次/周,连用2次为1个周期;而对于多西他赛,国内外多采用3周给药1次(75 mg/m2)方案,其Ⅳ度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50%, SchillerH等[8]采用多西他赛的剂量为75 mg/m2,每3周给药方案,Ⅳ度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78%。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应用多西他赛每周给药1次方案不仅能增加药物与肿瘤细胞的接触时间和频率,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和药物耐受性,而且化疗毒副反应明显减轻,Ⅳ度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20%[9]。在我们的临床应用中,多西他赛的实际剂量为每周25 mg/m2,疗效和中位生存期与国外研究报道相似,且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较低, Ⅳ度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7.7%,明显低于常规的多西他赛每3周方案。且给予升白药物均可在1周内恢复正常,提示多西他赛每周给药可明显减低患者的骨髓毒性。所有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脱发,Ⅲ度脱发占46.2%(12/26);胃肠道反应较轻,多见于Ⅰ~Ⅱ度,化疗过程中均未使用止吐药。长春瑞滨引起的静脉炎发生率为46.2%(12/26),Ⅲ度以上仅为1例,常规给予喜疗妥外用,疼痛感明显减轻,未发生溃疡及坏死。其他化疗毒副反应均较轻,患者具有较好耐受性。 多西他赛加长春瑞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疗效,且毒副反应较轻,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通过加强临床预防处理措施, 该方案安全可行, 尤其适合对蒽环类药物耐药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2]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3-35. [3] 左文述. 现代乳腺肿瘤学[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91-944. [4] Ravdin PM,Valero V. Review of docetaxel(Taxotere), a highly active new ag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Semin Oncol, 1995,22(2 Suppl 4):17-21. [5] Hortobagyi GN. Developments in chem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J]. Cancer, 2000,88(12 Suppl):3073-3079. [6] Budman DR, Calabro A. In vitro search for synergy and antagonism: evaluation of docetaxel combinations i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02,74(1):41-46. [7] Schiller JH, Harrington D, Belani CP, et al. Comparison of four chemotherapy regimens for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N Engl J Med, 2002,346 (2):92-98. [8] Vanhoefer U, Cao S, Harstrick A, et al. Comparative antitumor efficacy of docetaxel and paclitaxel in nude mice bearing human tumor xenografts that overexpress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MRP)[J]. Ann Oncol, 1997,8(12) : 1221-1228. [9] Stemmler J, Mair W, Stauch M,et al. High efficacy and low toxicity of weekly docetaxel given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Oncology, 2005,68(1):71-78. |
多西他赛每周给药联合长春瑞滨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简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6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经病理学和影像学诊断的转移乳腺癌患者26例,均为女性,年龄39~64 岁,中位年龄48岁。既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8例,根治术8例。浸润性导管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