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药品说明书与价格首页 >> 心血管系统 >> 高血压 >> 治疗综述 >> 培多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培多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2010-11-28 17:41:00  作者:新特药房  来源:中国新特药网天津分站  浏览次数:108  文字大小:【】【】【
简介: 【摘要】目的:比较培多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 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培多普利组和依那普利组,疗程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两药均能显著降低血 ...

【摘要】
目的:比较培多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 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培多普利组和依那普利组,疗程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两药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培多普利有效率为89.5%,依那普利有效率为81.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培多普利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谷/峰比值均大于依那普利。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培多普利是一种有效、安全且易耐受的降压药,每日1次能维持24 h降压效应。
【关键词】  培多普利 依那普利 高血压病
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培多普利和依那普利两药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两种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6月- 2001年12月就诊的患者76 例,其中男44 例,女32 例,年龄34~84 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患者均于休息10 min后,采取坐位,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右臂肱动脉血压,以Korotkoff Ⅰ为收缩压(SBP),以Korotkoff V为舒张压(DBP),以治疗前5次不同时间所测血压的平均值≥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为入选标准,并以此血压值为基础血压。所有的患者均为1~2级高血压患者,其中未经治疗者27 例,已经治疗而停药2周以上者49 例。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无严重的内科疾病,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禁忌证。
1.2  研究方法
经为期2周的安慰剂导入期后,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即培多普利组(商品名为雅施达,法国施维雅药厂生产),依那普利组(商品名为依苏,澳大利亚福尔丁药业集团佛山康宝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组38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相近。培多普利组:口服培多普利4 mg,每日1次,如3周后血压未降至<140/90 mmHg,则培多普利增至8 mg,每日1次。依那普利组:口服依那普利5 mg,每日2次,如3周后血压未降至<140/90 mmHg,则依那普利增至10 mg,每日2次。所有病例均观察24周,以最后5次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后血压,与基础血压进行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DBP下降≥10 mmHg,并达到了正常范围;DBP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有效:DBP下降<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DBP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前下降≥30 mmHg。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见表1)表1  SBP和DBP治疗前后的变化由表1结果显示,两组药物均有显著的降压作用,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两组降压疗效对比
培多普利组显效21 例,占55.3%,有效13 例,占34.2%,总有效率89.5%;无效4 例,占10.5%。依那普利组显效19 例,占50%,有效12 例,占31.5%,总有效率81.5%;无效7 例,占1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两组用药情况
培多普利组有效34 例,其中28 例每日4 mg,6 例每日8 mg。依那普利组有效31 例,其中15 例每日5 mg,16 例每日10 mg。
2.4  24 h动态血压监测
24 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平均血压值明显下降。培多普利组在治疗前后血压曲线显示完全分离,第2天服药前3~5 h仍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依那普利组治疗前后血压曲线显示大部分分离,但在曲线后段有部分交叉和重叠。采用动态血压法测定降压谷峰值比率(T/P比率),培多普利组,收缩压谷峰降压值为16.8/24.7 mmHg,谷峰值比率为67.7%;舒张压谷峰降压值为9.1/13.9 mmHg,谷峰值比率为65.5%。依那普利组,收缩压谷峰降压值为9.7/20.7 mmHg,谷峰值比率为46.9%;舒张压谷峰降压值为3.8/10.3 mmHg,谷峰值比率为36.9%。
2.5  辅助检查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和X线胸片检查无变化。
2.6  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培多普利组仅有1 例发生轻微咳嗽。依那普利组主要为咳嗽3 例,头痛1 例、皮疹1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均无需停药治疗。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培多普利和依那普利均可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效率相似,降压幅度相仿。
两组副作用比较有明显的差异,依那普利组主要为咳嗽、头痛、皮疹等,又以干咳多见,其机制可能为:ACEI使缓激肽、前列腺素积聚,并增强了P物质的作用,通过无髓鞘的C型纤维传入冲动,刺激咳嗽感受器所致。而培多普利组较少。但两组均无明显的停药指征。
两药均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抑制血管内皮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从而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并且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故可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4]。同时,由于该类药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阻碍血管重塑,因此可消退高血压所致的室间隔及左心室肥厚。对各级高血压及肾性高血压均有疗效,尤其对高血压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疗效更佳。
培多普利与依那普利相比较还具有以下特点:血浆半衰期长,抗高血压作用可持续24 h。24 h平稳降压,T/P比率:收缩压为67.7%,舒张压为65.5%。高于依那普利(收缩压谷峰值比率为46.9%,舒张压谷峰值比率为36.9%。副作用少,耐受性好。
因此,培多普利是一种长效、安全、服用方便的降压药物,可使血压明显的降低,减少继发于高血压的心、肾、脑等血管病变的发生,每日仅服用1次即可维持24 h血压的稳定,且对其他系统无不良影响,可作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一线药物。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群多普利胶囊Gopten(TRANDOLAPRIL)
SULAR(nisoldipine)尼索地平片
巴尼地平胶囊(Barnidipine)
DPP-Ⅳ抑制与ACE抑制有交互作用的首个证据
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并劳累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合用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120 例
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比较
厄贝沙坦与福辛普利联合用药对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厄贝沙坦加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26例临床观察
 

最新文章

更多

· 抗高血压药奥美沙坦酯
· 依普沙坦的药理学特点与...
· 缬沙坦的药理学特点与临...
· 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依普沙...
· Teveten(甲磺酸依普沙坦...
· β受体阻滞剂仍是降压治...
· 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与...
· 托拉塞米注射液治疗急性...
·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 培多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

推荐文章

更多

· 抗高血压药奥美沙坦酯
· 依普沙坦的药理学特点与...
· 缬沙坦的药理学特点与临...
· 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依普沙...
· Teveten(甲磺酸依普沙坦...
· β受体阻滞剂仍是降压治...
· 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与...
· 托拉塞米注射液治疗急性...
·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 培多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

热点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