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多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简介:
【摘要】目的:比较培多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 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培多普利组和依那普利组,疗程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两药均能显著降低血 ...
【摘要】 目的:比较培多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 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培多普利组和依那普利组,疗程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两药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培多普利有效率为89.5%,依那普利有效率为81.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培多普利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谷/峰比值均大于依那普利。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培多普利是一种有效、安全且易耐受的降压药,每日1次能维持24 h降压效应。 【关键词】 培多普利 依那普利 高血压病 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培多普利和依那普利两药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两种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6月- 2001年12月就诊的患者76 例,其中男44 例,女32 例,年龄34~84 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患者均于休息10 min后,采取坐位,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右臂肱动脉血压,以Korotkoff Ⅰ为收缩压(SBP),以Korotkoff V为舒张压(DBP),以治疗前5次不同时间所测血压的平均值≥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为入选标准,并以此血压值为基础血压。所有的患者均为1~2级高血压患者,其中未经治疗者27 例,已经治疗而停药2周以上者49 例。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无严重的内科疾病,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禁忌证。 1.2 研究方法 经为期2周的安慰剂导入期后,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即培多普利组(商品名为雅施达,法国施维雅药厂生产),依那普利组(商品名为依苏,澳大利亚福尔丁药业集团佛山康宝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组38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相近。培多普利组:口服培多普利4 mg,每日1次,如3周后血压未降至<140/90 mmHg,则培多普利增至8 mg,每日1次。依那普利组:口服依那普利5 mg,每日2次,如3周后血压未降至<140/90 mmHg,则依那普利增至10 mg,每日2次。所有病例均观察24周,以最后5次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后血压,与基础血压进行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DBP下降≥10 mmHg,并达到了正常范围;DBP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有效:DBP下降<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DBP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前下降≥30 mmHg。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见表1)表1 SBP和DBP治疗前后的变化由表1结果显示,两组药物均有显著的降压作用,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两组降压疗效对比 培多普利组显效21 例,占55.3%,有效13 例,占34.2%,总有效率89.5%;无效4 例,占10.5%。依那普利组显效19 例,占50%,有效12 例,占31.5%,总有效率81.5%;无效7 例,占1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两组用药情况 培多普利组有效34 例,其中28 例每日4 mg,6 例每日8 mg。依那普利组有效31 例,其中15 例每日5 mg,16 例每日10 mg。 2.4 24 h动态血压监测 24 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平均血压值明显下降。培多普利组在治疗前后血压曲线显示完全分离,第2天服药前3~5 h仍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依那普利组治疗前后血压曲线显示大部分分离,但在曲线后段有部分交叉和重叠。采用动态血压法测定降压谷峰值比率(T/P比率),培多普利组,收缩压谷峰降压值为16.8/24.7 mmHg,谷峰值比率为67.7%;舒张压谷峰降压值为9.1/13.9 mmHg,谷峰值比率为65.5%。依那普利组,收缩压谷峰降压值为9.7/20.7 mmHg,谷峰值比率为46.9%;舒张压谷峰降压值为3.8/10.3 mmHg,谷峰值比率为36.9%。 2.5 辅助检查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和X线胸片检查无变化。 2.6 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培多普利组仅有1 例发生轻微咳嗽。依那普利组主要为咳嗽3 例,头痛1 例、皮疹1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均无需停药治疗。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培多普利和依那普利均可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效率相似,降压幅度相仿。 两组副作用比较有明显的差异,依那普利组主要为咳嗽、头痛、皮疹等,又以干咳多见,其机制可能为:ACEI使缓激肽、前列腺素积聚,并增强了P物质的作用,通过无髓鞘的C型纤维传入冲动,刺激咳嗽感受器所致。而培多普利组较少。但两组均无明显的停药指征。 两药均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抑制血管内皮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从而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并且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故可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4]。同时,由于该类药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阻碍血管重塑,因此可消退高血压所致的室间隔及左心室肥厚。对各级高血压及肾性高血压均有疗效,尤其对高血压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疗效更佳。 培多普利与依那普利相比较还具有以下特点:血浆半衰期长,抗高血压作用可持续24 h。24 h平稳降压,T/P比率:收缩压为67.7%,舒张压为65.5%。高于依那普利(收缩压谷峰值比率为46.9%,舒张压谷峰值比率为36.9%。副作用少,耐受性好。 因此,培多普利是一种长效、安全、服用方便的降压药物,可使血压明显的降低,减少继发于高血压的心、肾、脑等血管病变的发生,每日仅服用1次即可维持24 h血压的稳定,且对其他系统无不良影响,可作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一线药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