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洛因依赖者普遍存在明显的抑郁及焦虑症状,影响到戒毒治疗的效果。既往对许多普通抑郁焦虑共病患者的治疗研究提示,帕罗西汀在抗抑郁的同时有较强的抗焦虑作用。本研究将其用于海洛因依赖者戒毒期间的辅助治疗,并以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一舒)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为本院药物依赖疗区2003年12月1日一2006年12月1日间人院的84名符合人选标准的自愿戒毒人员。人组前均获知情同意。其中男68例,女16例,年龄18—46岁,平均(30±6)岁。
1.2人选标准:
①符合DSM-一Ⅳ阿片依赖诊断标准的海洛因依赖者。
②年龄在18-50岁之间。
③排除有严重躯体疾患或伤残人员。
④排除既往或目前存在任何重症精神障碍的患者。
⑤^组前1周末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
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8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分。
1.3分组:按顺序将84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帕罗西汀组43人,丁螺环酮(一舒)组41例。帕罗西汀起始剂量为10mg/d,1周内逐渐加量至20—30mg/d,平均(21.28±4.16)mg/d,丁螺环酮(一舒)起始剂量为10mg/d,1周内逐渐加量至15—30mg/d,平均(18.15±5.08)mg/d,治疗中两组患者依病情变化调整至合适的用药剂量,疗程4周。
1.4合并用药:除戒毒用药美沙酮及丁丙诺啡外,治疗期间不合并使用任何苯二氮卓类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
1.5评定方法:采用HAMD、HAMA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末共5个时点进行评定,具体i平定由两位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进行。~致性检验,Kappa=O.86。
1.6统计方法:组间比较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1.7结果:HAMD及HAMA临床疗效分析与治疗前比较,帕罗西汀组治疗后1、2、3、4周末tIAMA及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帕罗西汀组HAMD评分及减分率在治疗后1、2、3、4周末4个时点与丁螺环酮(一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帕罗西汀组HAMA评分在治疗后1、2周末2个时点坪分及减分率与丁螺环酮(一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4周末2个时点与丁螺环酮(一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与丁螺环酮(一舒)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8不良反应分析:在治疗期间以TESS量表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帕罗西汀组在4周末均分(3.26±2.68),6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5例,口干2例,头昏2例;丁螺环酮(一舒)组在4周末均分3.81,7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3例,口干3例,头昏5例,两组间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海洛因依赖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有研究提示内源性阿片肽系统与包括5一羟色胺(5一HT)系统在内的中枢各递质系统存在着复杂而广泛的联系,而海洛因依赖者常伴有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可能与长期慢性使用海洛因导致5一HT功能低下有关,帕罗西汀是选择性5一HT再摄取抑制剂的代表药物,具有很强的阻止5一HT再摄取的作用,通过阻止5一HT再摄取而提高神经突触问隙内5一HT的浓度,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其对抑制5一HT再摄取的选择性较同类药物更强。该药对抑郁及焦虑共病治疗有效,已作为一线用药。对于两种症状的作用谱广且安全,是耐受性差和对不良反应敏感的海洛因依赖者的理想用药。
本研究亦提示其对焦虑症状的疗效在治疗后期与单纯抗焦虑药丁螺环酮(一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口干、头昏等,这与Lydi~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有研究证实,帕罗西汀可提高食欲,增加体重。这对进食差,体质弱的海洛因依赖者有所帮助。综上所述,帕罗西汀是一种较好的戒毒辅助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