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苦参素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治疗组用苦参素联合α-2b干扰素,对照组单用α-2b干扰素,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后ALT、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ALT P<0.01,HBV-DNA,P<0.05)。结论 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具有确定的临床效果,但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苦参素;干扰素疗效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病程长,临床多采用α-2b干扰素治疗,笔者采用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娄底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住院及门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选择HBSAg、HBeAg、抗HBC、HBV-DNA均阳性,ALT反复升高(1.5~4倍)6个月以上,血清总胆红素<34.1 μmol/L,病程在3~5年慢性乙型肝炎(轻度)共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患者完成全疗程,男35例,女5例。年龄20~55岁,平均35岁。对照组42例患者完成全疗程,男38例,女4例。年龄18~52岁,平均33岁。两组病例年龄、性别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α-2b干扰素600万u隔日1次肌肉注射;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连云港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6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3个月后改为苦参素胶囊200 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单用α-2b干扰素600万u肌注,隔日1次,疗程均为24周。均未用降酶药和其他抗病毒药。 1.3 观察指标 每周查血常规,每月查肝功能,每月检测HBV-M和HBV-DNA。HBV-M用酶标法,HBV-DNA用PCR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 经24周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均降为正常,ALT大部分降为正常,部分未降为正常(见表1)。 2.2 治疗前后HBV-M和HBV-DNA的变化 经治疗后HBsAg、HBeAg、HBV-DNA(HBV-DNA定量下降2个数量级即为有效)的阴转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其中HBV-DNA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12)(见表2)。表1 治疗前后ALT的变化比较表2 治疗前、后HBV-M和HBV-DNA的比较 3 讨论 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主要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活力,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增强抗病毒能力[1]。由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确定,不易引起病毒变异耐药,显效后疗效持久,所以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2]。单用α-2b干扰素HBV-DNA阴转率仅40%~50%,但与其他治疗药物联合应用显示出较好的治疗前景[3]。苦参素的成分为氧化苦参碱,是从豆科植物苦豆草的种子苦豆子或豆科植物苦参的根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保护肝细胞等作用[4],同时苦参素具有调节免疫、升白细胞、消肿和阻断细胞凋亡作用;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降低转氨酶,减轻肝细胞的坏死和炎症,同时可以增强胆汁流速,消退黄疸,抗肝纤维化[5,6],因而可修复肝细胞。两种药物联合作用增强了抗病毒的作用,明显抑制病毒复制,同时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改善肝脏功能。可见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具有确定的临床效果,但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参考文献】 |
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临床效果观察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苦参素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治疗组用苦参素联合α-2b干扰素,对照组单用α-2b干扰素,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结 ... 关键字:慢性乙型肝炎;苦参素;干扰素疗效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