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名称』巴曲酶注射液 巴曲酶注射液(batroxobin) 的临床应用 巴曲酶(batroxobin)是由巴西蝮蛇毒液中提取的一种新型单成分溶血栓剂,具有增强纤溶系统活性,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以及减少血栓形成等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且疗效良好。现将其临床应用作一浅述。 1 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巴曲酶注射液具有分解凝血因子I(FG),抑制血栓形成;诱发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素(t-PA)释放,增强t-PA的作用;促进纤维蛋白溶酶的生成,降低α2-纤维蛋白溶酶抑制物(α2-PI)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素抑制物(PAI)的活性,溶解血栓的作用;以及降低血粘度、抑制红细胞聚集、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从而使脑血栓溶解。临床报道用巴曲酶溶于100 ml 0.9 %氯化钠液中静滴,首次剂量10 BU,维持量5 BU,隔日1次,共3次为一疗程,或用巴曲酶10BU溶于100 ml~200 ml 0.9 %氯化钠液中静滴,每日1次,共3次,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1,2]。 2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可以限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范围,改善心脏功能,从而降低病死率。巴曲酶是一种新型强力的血栓溶解剂,有溶解冠状动脉血栓的作用。有人用巴曲酶20 BU溶于200 ml 0.9 %的氯化钠液中于1 h左右静滴完毕,以后每隔1 d再用巴曲酶10 BU 1次,共2次,总量40 BU,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4例,疗效满意[3]。 3 治疗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的主要病因为内耳血流障碍,如血管痉挛、血栓及血液凝固性增高等,都可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使Corti器缺氧而引起缺血性耳聋(SHL)。临床有人首次用巴曲酶10~20 BU加入0.9 %氯化钠液100~200 ml中静滴,以后隔日1次5 BU,共3周,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满意[4]。 4 治疗急性脑梗塞 巴曲酶可降低血液粘滞度,具有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功能,从而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和促进微循环,恢复脑梗塞区及其半暗区的血液微循环,发挥治疗作用。有人首次用巴曲酶10 BU,后隔日5 BU,加入0.9 %氯化钠液中静滴,共3次,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满意[5]。 5 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NS)病人经过足够剂量的激素治疗后,如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好转后复发,常被列入难治性NS范畴。此类病人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有人用巴曲酶溶于0.9 %氯化钠液250 ml中静滴,首次剂量10 BU,维持量5 BU,隔日1次,连用3次,治疗难治性NS 2个疗程(间隔1周),总有效率94,疗效满意[6]。 6 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临床有人用巴曲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2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和多发性神经炎各1例),首剂20 BU,以后5 BU,qd,连用4次,共2个疗程(间隔1周),临床症状改善或基本治愈。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其发病多以血管因素为主,多发性神经炎的病因较复杂,用巴曲酶均可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7]。 7 治疗肺原性心脏病 肺原性心脏病病人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巴曲酶可溶解微血栓,改善微循环,并能使TPA释放增加,血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化成纤溶酶,使纤维蛋白溶解增加,从而有利于改善肺原性心脏病的高凝状态。有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巴曲酶5 BU加入0.9氯化钠液100 ml中静滴,每周2次,共2周,有明显的临床疗效[8]。 8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很大程度上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附壁血栓形成有关。临床报道用巴曲酶首剂10 BU,第3天及第5天各5 BU治疗此型心绞痛。结果显示:巴曲酶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液高凝状态时血小板的聚集率,改善临床症状及心肌缺血有较为显著的作用[9]。 9 治疗高粘血症 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伴随着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巴曲酶具有分解凝血因子I,降低血粘度,抑制红细胞聚集,降低血管阻力及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临床报道用巴曲酶首剂10 BU溶于0.9氯化钠液100 ml中静滴,100 min左右输完,以后隔日1次5 BU,一个疗程7 d。结果显示,病人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瘀血缓解,血流加速,循环改善[10]。 10 治疗心源性脑栓塞 临床报道用巴曲酶10 BU溶于0.9氯化钠液100 ml中,于80 min内静滴完毕,隔日1次,共6次,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疗效满意[11]。 11 不良反应 |
巴曲酶注射液(东菱迪芙/batroxobin)简介:
『通用名称』巴曲酶注射液『商品名称』东菱迪芙『英文名称』BatroxobinInjection『汉语拼音』BaqumeiZhusheye『主要成分』本品是单一成份的类凝血酶,为丝胺酸蛋白酶的一种,无化学名,一般名称为巴曲酶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