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可耐)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56例,其中29例应用膦甲酸钠2.4g静滴,bid,共用28d,另27例同时合用干扰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d和治疗28d检测患者肝功能及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eAg,HBV-DNA),同时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变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56例慢性乙型肝炎中,29例单用膦甲酸钠组HBeAg,HBV-DNA分别阴转8例(27.6%)和16例(55.2%);27例合用干扰素组HBeAg,HBV-DNA分别阴转6例(22.2%)和14例(51.9%)。56例患者在治疗结束时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恶心、头痛、腰痛等,均不影响治疗。结论:膦甲酸钠抗乙肝病毒疗效肯定,疗程短,病毒指标阴转快,同时具有护肝、降酶、退黄及改善症状的作用,单用膦甲酸钠与合用干扰素者抗病毒的近期疗效相近,远期有待追踪观察。 近年来大量体内外研究表明,广谱抗病毒药物膦甲酸钠(PFA)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具 有抑制 作用,但临床用于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报道甚少。为验证PFA的临床抗病毒疗效及不良反 应,我院从1999年2~12月应用PFA治疗56例慢性乙肝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 病例选择 标准: ① 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且复制指标:HBeAg(+),HBV-DNA(+); ② 治疗前3个月未用过抗病 毒药物; ③ 无急、慢性肾炎或肾功能不全史。 本组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其中轻度34例,中度12例,重度8例,乙 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例;男51例,女5例,年龄17~58岁。 2 用药方法 56例随机分为2组:A组29例,给予膦甲酸钠(商品名可耐,连云港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 司,批号 9901091)2.4g,用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稀释后静滴(2h滴完),bid,疗程2 8d;B组27例,在A组方法的基础上合用干扰素;干扰素300万u,im,隔日1次。干扰素的疗程 为6个月。 所有病例均给予护肝、降酶、退黄及对症治疗。 3 观察方法 每日观察症状、体征变化,并每周记录1次;ALT,T-Bil,A/G每周检测1次;血清病毒 复制指标(乙肝病毒抗原抗体五项、HBV-DNA)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结束时各1次,HBV -DNA采用PCR法定性检测;血、尿常规每周检查1次,至停药后1周,如有异常则至恢复正常 ;肾功能(BUN,Cr)、血糖、电解质(K+,Na+,Cl-,Ca2+,P3+,Mg2 +)每周查1~2次,至停药后1周,如 有异常则根据肾功能调整用量,并检测肾功能直至恢复正常。 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肝功能检查ALT,TBIL恢复正常,HBeAg 或HBV-DNA阴转 。有效:自觉症状好转或稳定不变,肝功能检查ALT,T-Bil较前降低≥50%,HBeAg或HBV -DNA阴转。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或病情进展者。 肝功能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中ALT>45 IU/L为异常,T-Bil≤17.1μmol/L 为正常,17.1~85.5μmol/L为轻度黄疸,85.6~171μmol/L为中度黄疸,>171μ mol/L为重 度黄疸。 5 不良反应判断标准 不良反应按肯定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肯定无关、不好判断5级标准进行判定。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结 果 1 临床症状 用药前有乏力症状者28例,纳差21例,腹胀13例。除3例乏力、纳差症状改善不明显外 ,其余患者症状均消失。肝脾大小及肝掌、蜘蛛痣等慢性肝病体征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 2 肝功能恢复情况 56例患者中治疗前ALT升高者40例(47~807.2 IU/L);治疗结束时14例ALT 下降,26例恢复正常,其中3例治疗前肝功能正常者,治疗2周时ALT升高,治疗结束时恢复正常 。 治疗前20例黄疸者(T-Bil为19~330.4μmol/L)中,轻度黄疸12例,中度 黄疸3例,重度黄疸 5例;治疗结束时11例黄疸降至正常,7例降至轻度黄疸,1例降至中度黄疸,1例无变化。 3 治疗前后病毒指标检测 3.1 不同治疗方法组治疗前后乙肝指标转阴情况。
3.2 干扰素治疗无效者应用PFA治疗前后HBeAg,HBV-DNA 阴转情况 A、 B两组有11例在接受PFA治疗3个月前曾接受干扰素 抗病毒治疗无效,其中1例干扰素治疗70d,4例治疗90d,5例治疗180d,1例治疗300d。PFA 治疗结束时HBeAg和HBV-DNA分别有2例(18.2%)和3例(27.2%)阴转。
4 不良反应 本组56例中出现与静滴PFA肯定或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共12例(21.4%),主要为乏力 、纳差、恶心、呕吐、头痛、全身酸软、腰痛等。不良反应多在用药2~3d后出现,不需特 殊处理,继续用药症状自行消失。PFA与干扰素合用时其不良反应明显增高。讨 论 PFA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国内外研究表明,可抑制人类巨细胞病毒、EB病毒、 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DNA病毒及流感病毒、免疫缺陷病毒等RNA病毒[1] ,通过抑制乙肝病毒聚合酶而起到抗乙肝病毒的作用。体外研究表明,使50%HBV-DNA聚合 酶活性受抑制的浓度为10~100μmol/L[2],本研究采用PFA2.4g,q12h 的给药方法,其血药峰浓度和谷浓度均能达到此浓度。本试验观察56例慢性乙肝患者,A、B两 组治疗结束时其HBeAg阴转率分别为27.6%及22.2%,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5.2%及51.9% ,与文献报道[3]一致。单用PFA与合用干扰素组在病毒指标的阴转方面无显著性 差异,可能与干扰素疗程长发挥作用较慢有关。提示:PFA合用干扰素与单用PFA 治疗慢性乙肝,其近期疗效相近,远期疗效有待追踪观察。 11例曾用干扰素治疗无效者应用PFA治疗,疗程结束时其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 18.2%及27.2%,如能延长疗程或联合用药,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从而为曾抗病毒治疗无效 者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方法。 本组资料中,除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曾一度出现ALT升高外,其余患者ALT及T-Bil恢 复正 常或明显下降。提示PFA可能具有护肝、降酶、退黄及改善症状的作用。但由于本组资 料中,部分患者在应用PFA的同时,也合用了其他降酶、退黄药物,因此PFA的上 述作用尚难作出判断,有待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