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键词] 肾性贫血;蔗糖铁;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几乎100%会发生贫血,贫血对于慢性肾衰患者的生活质量、脏器功能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肾性贫血是指由各种因素造成肾脏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目前肾性贫血的治疗除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外,铁剂的补充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透析指南(DOQI)指出只有采用静脉补铁才能使肾衰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达到0.33~0.36,故在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同时,采用静脉补充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的贫血,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40例慢性肾衰患者,均为2005年5月~2006年5月在肾内科住院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28~73岁,平均53岁,且符合以下标准: 1.2 实验方法 1.2.1 计算总补铁量 总补铁量=体重(kg)×(Hb目标值-Hb实际值)(g/L)×0.24+贮铁量(mg),Hb目标值为150 g/L,贮存铁量500 mg。 1.2.2 蔗糖铁应用 1.2.3 EPO的使用 所有患者均使用依倍(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素,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治疗,剂量为2000 u/次,3次/周,采用皮下注射,透析患者透析时血路给予,当红细胞压积≥33%或血红蛋白≥11 g/L时剂量减半,继续维持用药。 1.2.4 观察指标 用药前和用药后4周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指标;一般指标:用药前和用药后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清钾、钠、氯,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并由医生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否与药物相关做出评价。 1.2.5 疗效评价[1] 显效:治疗结束后或治疗期间Hb上升≥20 g/L或HCT上升≥0.10或Hb达100 g/L或HCT上升达0.20,贫血症状改善。有效:治疗结束后Hb上升≥10 g/L或HCT≥0.05,贫血症状改善。进步:治疗结束后Hb或HCT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Hb<10 g/L且HCT<0.05。无效:治疗结束后Hb及HCT无改变或恶化。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2.6 安全性评价 记录实验中所有的不良事件,由医生对该不良事件是否与所试药物有关做出相关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用EPO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贫血均得到改善,用药前和用药后4周Hb、HCT、RBC、Ret、SF、TSAT结果比较。40例慢性肾衰患者治疗前SF<100 μg/L,即铁贮存低下者16例,占40%;SF<100 μg/L同时TSAT<20%,即绝对铁缺乏者24例,占60%;SF>100 μg/L但TSAT<20%,即相对铁缺乏者10例,占25%,用药后4周Hb、HCT、RBC、Ret、SF、TSAT均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慢性肾衰患者40例用药前和用药后4周部分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用药前后一般指标进行比较:Scr、BUN、ALT、AST、DBIL、IBIL以及血清K+、Na+、Cl-无明显变化,P>0.05,ALB轻度升高,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中显效28例,有效10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95%,无效0例,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贫血是尿毒症患者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损害,在尿毒症患者病理生理紊乱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已证实,贫血可加速缺血、缺氧和氧化应激引起肾小球和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加速慢性肾病的进展,贫血还可使外周血管扩张,心输出量增大,心率增快,心脏扩大,运动耐力下降、左心室肥厚,严重的甚至造成心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贫血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循环中存在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物质,另外铁缺乏、叶酸不足也是造成肾性贫血的因素。 [参考文献] |
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静脉蔗糖铁(氢氧化铁蔗糖复合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年5月~2006年5月笔者在天津一中心医院肾内科进修期间40例住院患者,据 ... 关键字:肾性贫血;蔗糖铁;促红细胞生成素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推荐文章更多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