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不断的上升趋势,联合化疗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于2000年4月至2004年4月应用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16例,近期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68岁中位年龄49岁,均经病理组织或细胞学确诊为乳腺癌。初治6例,复治10例(其中接受过CMF方案化疗3例,CAF方案化疗7例,停止抗肿瘤治
疗6周以上),组织学分型浸润性导管癌9例,单纯癌4例,髓样癌3例,并有远处淋巴结转移7例,肺和胸膜转移5例,肝转移2例,骨转移4例,局部复发3例。化疗前Karnofsky评分≥60分,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基本正常,无明显化疗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紫杉醇135 mg /m2第1天静脉滴注3~5h,用前12h及6h分别口服地塞米松20mg,前30 min肌肉注射苯海拉明50mg,静脉注射西米替丁300 mg,吡柔比星(THP)40 mg / m2,第2天静脉注射,化疗期间心电监护。治疗期间常规应用格雷司琼预防呕吐,若WBC.下降至2.5 ×109/L以下,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每28天为1周期,2周期评价疗效。
1.3 评价标准 参照WHO实体瘤疗敏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毒副反应按NCI毒性判断标准分为Ⅰ~Ⅳ级。
2结果
2.1 疗效16例均可评价疗效,全组共化疗50个周期,平均3.1个周期。结果CR2例,PR9例,SD3例PD2例,总有效率为68.8%(11/16)。其中初治组有效率83.3%(5/6),复治组有效率为60.0%(6/10)远处淋巴结转移有效率71.4%(5/7),肺转移有效率80.0%(4/5),肝转移有效率50.0%(1/2),骨转移有效率25%(1/4〕胸壁复发有效率66.6%(2/3)。
2.2 毒副反应本组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其中白细胞减少Ⅰ级3例,Ⅱ级8例,Ⅲ级3例,Ⅳ级2例;血小板减少Ⅰ级3例,Ⅱ级1例,Ⅲ级1例;脱发I级10例,Ⅱ级4例,Ⅲ级2例;胃肠道反应Ⅰ级3例,Ⅱ级6例;另有心电图轻度异常2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4例,末梢神经炎3例,静脉炎1例,
3讨论
紫杉醇是从紫衫属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药物,可使微管聚合,形成稳定无活性的微管聚合物,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增生,起到抗肿瘤的作用。近来还有研究表明,紫杉醇与诱发细胞凋亡有[1]关,紫杉醇单药治疗晚期乳腺癌有效率为50%一60%左右[2]。目前多采用紫杉醇与蒽环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晚期乳腺癌,文献[3,4 ],报告其效率为47%-94%。吡柔比星是一种新的蒽环类抗癌药物,能直接嵌入DNA双螺旋链,抑制DNA聚合酶,阻止核酸合成,使瘤细胞终止于G2期,导致肿瘤死亡。田海梅等研究表明,吡柔比星对乳腺癌细胞具有较好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同等剂量的吡柔比星作用效果优于表柔比星和多柔比星,其心脏毒性,脱发和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较多柔比星明显降低,更适合做长期系统的化疗,需反复化疗的患者应首选。本组复治组中有7例既往曾接受CAF方案化疗,再次接受吡柔比星治疗后仅2例出现轻度ST-T段抬高及窦性心动过速,予营养心肌治疗后恢复正常。
本组临床观察表明,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率为68.8%,与李蔚等报道结果相似。本组毒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但经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均恢复正常。血小板下降可自行恢复,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及外周神经毒性轻微,予对症处理后短期内可恢复正常,脱发虽多见,但可耐受。所有毒副反应均不影响下一周期的化疗。
我们认为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案,其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可作为晚期乳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推荐。但由于本组病例较少,临床观察时间有限,尚需进一步随访其对生存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