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脂(GM1)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年第10卷第4期
吴旭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脑梗死可导致患者遗留程度不等的肢体运动、语言等障碍,严重者完全需人照料生活,因此,对脑卒中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对提高肌力,减少致残率尤为重要,我们应用GM1治疗脑梗死患者2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文报道两组患者共40例,均为我科住院的按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明确,诊断脑梗死患者40例,全部经脑CT证实:①治疗组: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61.32±5.14)岁;②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0.46±4.28)岁,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情采用随机分组,其治疗前的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治疗组给予GM11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内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7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内静滴,1次/d;均连续用药21d,伴有颅高压、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给予相应降颅压、降血压及降糖治疗。
结果
按1996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建议》规定[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分数降低90%以上;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数降低46%-89%;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数降低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数<18%;恶化:缺损评分分数增加18%以上(表1,表2)。
表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评分比较(x±s)检验
组 别 | 治 疗 前 | 治 疗 后 | 治 疗 减 少 |
治 疗 组 | 27.27±1.16 | 14.47±1.02 | 12.80±1.17 |
对 照 组 | 26.62±1.14 | 17.11±0.96 | 9.51±0.72 |
P值> | 0.05<0.01 | <0.01 |
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 别 | 基 本 治 愈 | 显 效 | 有 效 | 无 效 | 总 有 效 率% |
治 疗 组 | 7(35%) | 8(40%) | 4(20%) | 1(5%) | 95 |
对 照 组 | 2(10%) | 6(30%) | 7(35%) | 5(25%) | 75 |
注:经检验X2与对照组比较P<0.01
讨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缺血后,如能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就能减轻缺血引起的继发性损伤,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脑缺血性损伤后,谷氨酸过度释放及其对神经元的毒性损害作用,可能与缺血脑损伤发病机制有关,脑缺血后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继而造成脑组织能量供应不足,脑组织能量缺乏和神经元去极化会导致神经元谷氨酸摄入减少和外流增加,进一步造成脑组织细胞外谷氨酸含量增加,GM1能阻断谷氨酸所造成的脑组织神经无毒性损害作用,提示GM1对脑缺血缺氧有一定的治疗保护作用,全身给予GM1治疗脑梗死,可显著减轻脑组织缺血后病理形态损害,其主要保护作用为:①有效地减轻脑水肿;②防止脑组织钙浓度升高;③维持神经细胞膜和神经胶质细胞膜Na+,K+-ATPase的活性;④减少神经细胞膜脂肪酸的丢失,提高神经元对氧自由基损害的抵抗能力;⑤显著减少脑缺血后的梗死灶。GM1能有效地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后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和记忆力功能障碍,减轻脑缺血、组织水肿,改善脑缺血组织能量代谢[2,3]。
本研究应用GM1治疗脑梗死,从其结果可见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的常规治疗亦有效,对照组疗效不及治疗组明显,因此,我们认为GM1治疗脑卒中,可降低病人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是目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较为有效的药物,但因价格昂贵,而影响其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382
2.赵珩,何淑梅.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病学杂志,1999,3:149-150
3.胡志兵,陆雪芬:神经节苷脂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防治中的研究进展[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9,1: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