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键词] 依达拉奉;降纤酶;脑梗死;临床疗效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直接影响预后,溶栓、降纤、抗凝、血液稀释、抗血小板聚集、应用脑保护剂等治疗疗效,都已为广大临床医师所肯定,我科自2004年7月~2006年6月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部分采用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治疗,取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选择发病72h内,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44~83岁,平均60.3岁,对照组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龄49~81岁,平均59.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功能缺损及伴发疾病的评分,经χ2检验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5%gs 250 ml静滴1次/d,连用10天,降纤酶第1天10 u加入生理盐水150 ml静滴,第3、5天分别5 u静滴,对照组单用降纤酶用法同上一组病人,并根据情况选用一般活血化瘀,保护脑细胞药物,如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等治疗,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病人均按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0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或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上及死亡。 2 结果 两组取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经χ2检验,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例χ2=7.88,p<0.05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3 结论 脑血栓形成主要病理生理: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的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导致脑血栓形成,脑部血液供血障碍。纤维蛋白原增多是缺血性心脑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其升高不仅可以引起血黏度增高,而且在血小板的黏附聚集过程中起桥梁作用,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缺血区内各种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坏死。其机制是缺血导致神经细胞内ca2+超载,大量ca2+沉积于线粒体,干扰氧化磷酸化过程,能量产生障碍,还可使细胞膜结构分解,神经元骨架破坏导致细胞死亡,胞内ca2+升高可刺激磷脂酶a2和磷脂酶c使膜磷脂降解,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后者在代谢中产生血栓素、白三烯,一方面产生大量自由基、加重细胞损害,另一方面可激活血小板,使其内ca2+增加,形成微血栓、加重脑损害[3]。 降纤酶具有降低纤维蛋白原和抗凝的作用,降低血小板聚集,使血流量增加,改善微循环[4],而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可以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及延迟神经细胞死亡,并且可以减轻脑缺血和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及组织损伤,在各种动物脑缺血模型中显示出对脑缺血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5]与降纤酶联合应用,同时具有抗血栓、改善脑循环和保护脑神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这些临床观察显示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较单一用药效果好,并且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已确诊急性脑梗死10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用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治疗56例,设定对照组44例,单用降纤酶治疗。两组患者年龄 ... 责任编辑:admin |
最新文章更多
推荐文章更多
热点文章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