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治疗作用
2010-03-20 16:28:55 作者: 新特药房 来源: 互联网 浏览次数: 49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简介:
急性脑梗死(ACI)是脑血管病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好发生于中老年人,是脑卒中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主要疾病之一。我们选择病程在48h内的急性脑梗死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
急性脑梗死(ACI)是脑血管病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好发生于中老年人,是脑卒中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主要疾病之一。我们选择病程在48h内的急性脑梗死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银杏叶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静滴,口服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7~14天为1个疗程,3天后进行疗效评定。第8天后两组治疗方案相同。结论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证明再灌注后脑细胞功能的措施和方法非常重要。依达拉奉(Edaravone MCI-186)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其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得到国内外临床研究的证实,它打破了神经保护治疗无效的僵局。我科就2006年3月~2006年11月,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06年3~11月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4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修订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系统脑梗死或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首次发病或再次发病,但既往未遗留有任何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起病在48h内;ESS的意识>6分,但ESS总分<50分;头颅CT排除出血;征得家属同意,且经济条件好,依从性好;除外伴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精神疾病、痴呆者。 1.2 方法 将所有入选病例按就诊时间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排列,将所有单数作为治疗组,双数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用银杏叶注射液12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口服阿司匹林0.1g每日1次;根据病情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和脱水剂,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7~14天。临床疗效判断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 1.3 观察指标 1.3.1 一般特征姓名、性别、年龄、生命体征、发病时间、就诊时间、头颅CT或MRI表现,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因子、脑卒中亚型和临床治疗用药情况。 1.3.2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ESS)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第3天,第7天、14天、做ESS评分记录。 1.4 疗效评价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以增分率来判断疗效,计算方法如下:增分率=(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疗前积分)×100%,把增分率分4级来判断疗效,分级如下:增分率86%~100%为基本治愈;增分率46%~85%为显著进步;增分率16%~45%为进步;增分率<16%为无效。 1.5 安全性评估 严格记录不良事件,并测量血压、心率,治疗前、第3天、第7天、第14天、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4项。 1.6 统计学方法 两组取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经χ2检验 2 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和ESS有效率比较结果见表1、表2
从表1、表2可见,治疗组患者接受依达拉奉治疗以后,自治疗第7天起,神经功能即优于对照组,并随时间的延长,两组间差异显著增加,并达到统计学差异。 安全性评估所有实验室检查唯有治疗组有1例(4%)BUN、Cr轻度升高,2例(8%)ALT升高;对照组2例(8%)ALT升高。两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1例发生梗死后出血,但经治疗后达临床治愈; 3 讨论 本文对治疗组患者发病后24h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率达76.7%,而对照组为56.7%,两组治疗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治疗后E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说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的疗效。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依达拉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开创了自由基清除剂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中开创了新的局面,使人们在太多的失败中看到新的希望。
|
|